神秘“紅都”:中央領導人製裝特供秘聞
溫故知新
核心提示:對紅都公司而言,為中南海最高領導人和外國友人製裝是壓倒一切的政治性任務。紅都服裝店的裁縫,中辦幾乎隨叫隨到,紅都每次都不折不扣按時完工。而中辦根據領導人的偏愛,往往指定專門的裁剪師為之服務……
毛主席製裝以目測代替“量體裁衣”
完成“毛裝”的製作後,特別加工部的12名紅幫裁縫於1958年搬出中南海,來到了東交民巷的紅都服裝店。田阿桐、王庭淼、餘元芳、丁奎英等名師加盟的這家服裝店,實際上是國務院外交部外交人員服務局的一個服裝加工部。
對紅都公司而言,為中南海最高領導人和外國友人製裝是壓倒一切的政治性任務。紅都服裝店的裁縫,中辦幾乎隨叫隨到,紅都每次都不折不扣按時完工。
1970年代中後期,毛澤東的製裝任務,幾乎由田阿桐一人包攬。“田師傅的時代,廠裏人人知道,隻要中央辦公廳來人,那一定就是找田師傅的。”高黎明說,給人“量體裁衣”自然少不了測量一下人體相關部位的尺寸,然而,為領導人做衣服卻會例外。
當時出於安全考慮,為毛澤東做衣服的裁縫都不能靠近他,自然也談不上“量體裁衣”,隻能靠“目測”解決問題。第一次,田阿桐在工作人員帶領下來到毛澤東所在的中南海書房時,已是午夜12點了。盡管田阿桐從來沒有通過“目測”來做衣服,但憑著幾十年的經驗,他站在離毛澤東5米遠的地方,一次“目測”成功。
“定製西服大大小小有100多道工序,中山裝有40多道工序。大致可分為量體、裁剪、試樣、定樣、縫製、檢驗6個環節。”紅幫研究學者季學源說,量體是裁縫的一項硬功夫,在特殊情況下,頂級紅都高手的確能憑一雙眼睛“以目測代量”。
最難做的是鄧小平的衣服
紅都名師餘元芳也有過類似經曆。1964年的一天,為周恩來做過幾次服裝的餘元芳,被周安排到中南海會見廳,要求目測來訪的西哈努克親王、王妃和王子,隨後為他們一家三人做大衣和西裝。餘元芳經仔細觀察,兩天後送來三套服裝,西哈努克一家穿上後發現很合體,大為驚奇。
同年4月的一天,餘元芳突然被中辦人員電話催促,趕往西郊機場乘中國民航的一家專機去昆明。當時這架外交部租用的專機上隻有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餘沛文和一名普通官員,上機後餘元芳才知道,國家主席劉少奇在訪問了印度、緬甸、柬埔寨、越南4國後,準備再到印尼訪問。在昆明作短暫停留時,劉吩咐外交部用專機接餘元芳到他的住處,再給他的衣服作一番修改。
在田阿桐等老一輩裁縫的回憶中,中南海眾多領導人中,最難做的是鄧小平的衣服。鄧小平不要衣服裏有襯布和裏子,因而設計、製作起來相當麻煩。但這並沒有難倒紅都的裁縫高手們,經過一段時間摸索,田阿桐終於做出了令鄧小平滿意的衣服。
1986年12月19日,田阿桐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我第一次給鄧小平做衣服是在1956年,直到現在他的體型基本沒有變化,仍用老尺寸。一個人身材30年沒有發胖,也沒有消瘦,這是不多見的。”
1990年代中期,紅都名師王庭淼過世後,他的遺物都是一些照片、獎狀、書籍和首長友人饋贈的紀念品,包括:吳作人的雄鷹圖、唐聞生從日本帶來的裁縫剪刀、西哈努克送來的圍巾、鄧小平送的果盒等。而其子女在其遺物中還發現了王為毛澤東做最後一套中山裝時用剩的麵料和裏襯,以及一本小小的練習本,裏麵密密麻麻地記載了他自1980年代到去世前為國家領導人製裝的所有筆記,包括20多位領導人的身體尺寸及製衣用料、交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