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改裝夜間戰鬥機彗星、極光、彩雲和零夜戰(2)(1 / 3)

在此之後,銀河陸爆先後參加了台灣空戰、萊特灣海戰、衝繩戰役以及日本本土周邊的多次海空作戰。在戰爭末期,銀河陸爆也同樣淪為特攻作戰的工具。1945年3月11日,在代號為梓作戰的特攻突擊中,第762海軍航空隊的24架銀河陸爆從日本本土飛行2900公裏攻擊烏利西環礁的美軍艦隊錨地,撞傷航空母艦蘭道夫號(CV15 USS Randolph)。8天以後的3月19日,另一架同屬於762空的銀河陸爆利用清晨能見度不佳的有利時機偷襲美軍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CV13 USS Franklin)獲得成功,兩枚250公斤炸彈命中該艦。炸彈引發的猛烈誘爆險些將富蘭克林號當場擊沉,並造成近千名美軍官兵的傷亡,創下了日本海軍航空隊在戰爭後期最大的戰績。這兩個戰績為銀河的戰爭生涯贏得了不少光彩。

作為一架高速俯衝轟炸機,銀河陸爆的飛行性能還明顯超過了雙發戰鬥機出身的月光,所以在銀河陸爆服役後不久,日本海軍就開始了對銀河的夜間戰鬥機化的改造。

最早的夜戰化銀河是在銀河11型的基礎上,將原來的後部機炮撤除,在座艙後部安裝了4門99式2號4型20毫米斜向機炮。以後又將後方的兩門20毫米機炮更換成一門威力更大的30毫米機炮。據說這種飛機被臨時性的命名為P1Y1-S白光夜間戰鬥機。沒有更多的資料存世也沒有實際使用的記錄。

正規的夜戰型銀河便是下文說述的極光。

拉包爾上空斜向機炮的應用獲得成功以後,日本海軍便立即委托川西飛機公司著手將銀河改造為夜間戰鬥機。在當時,這種夜戰改型被稱為15試陸爆改丙戰,後改稱P1Y2-S試製極光夜間戰鬥機。

考慮到月光所采用的譽係列發動機還要應用於多個機型,加上夜間戰鬥機對飛行速度的要求要稍低一些,川西公司便用三菱重工生產的火星25型風冷星型14缸活塞發動機取代了原來配備在銀河11型上的譽12型發動機。火星25型和譽12型相比,功率基本相當而體積要大出一圈,實際上並不是很適合用於戰鬥機。好在銀河本身就是雙發轟炸機,對此要求並不很嚴格。為了容納大個子的火星發動機,川西公司又為新機設計了一個體積明顯放大的發動機短艙。

原有的後座自衛機炮被取消,在座艙後部安裝了2門20毫米99式2型4號機炮。

由於改用做夜間對空截擊作戰,原有的炸彈艙被取消。尾輪由固定式改為可收放式。

1944年5月,首架極光原型機交付海軍試用。經過試飛,海軍方麵認為,夜戰型銀河的速度和爬升性能比銀河11型都有所下降,航程下降更多。但對於一架夜間戰鬥機來說速度還屬於可以容忍的範圍,過大的航程也意義不大,而且火星發動機使用曆史較久,可靠性比譽發動機要好很多,總的來說,軍方認為作為夜間戰鬥機還可以接受,於是下令投入生產並於1944年末少量投入使用。

然而在了解到了美國已經投入使用的B-29型轟炸機的優越性能之後,日本海軍發現以極光的飛行性能,要有效攔截B-29轟炸機一樣非常困難。作為一架比月光快點不多火力還有所不如的夜間戰鬥機,極光的使用價值相當有限,沒有在實戰中取得任何戰果。有鑒於此,極光的生產到1945年4月便宣告結束。已經生產出的未完成機體和部分已經完成的極光被取消了斜向機炮並恢複了彈艙,重新修改為轟炸機使用。包括極光和由極光修改而成的銀河16型轟炸機在內,整個係列在川西公司共生產了96架。在整個銀河家族1102架的總產量中,極光-銀河16型的產量還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

P1Y2-S試製極光夜間戰鬥機主要性能指標

全長:15.00米

翼展:20.00米

全高:4.30米

機翼麵積:55.00平方米

空重:7138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10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3500公斤

發動機:三菱火星25型風冷星型型14缸活塞發動機,起飛功率1850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