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改裝夜間戰鬥機彗星、極光、彩雲和零夜戰(1)(2 / 3)

由於彗星艦爆的速度不慢,雙人機組也比較適合用於夜間防空作戰,所以也被日本海軍選中改裝為夜間戰鬥機使用。

1944年春,橫須賀航空隊和第1海軍航空廠聯手,對一架彗星12型飛機進行了夜戰改裝。原安裝於偵查員座艙後方的7.7毫米自衛機槍被拆除,換裝成斜向機炮。由於彗星是單發飛機,缺少足夠的空間安裝兩門20毫米斜向機炮,為了彌補火力上的不足,最開始的改裝試驗性的安裝了一門海軍最新型的30毫米機炮。射擊測試表明,單發的彗星的機體無法承受30毫米炮射擊時的強烈後坐力,機體振動嚴重,毫無射擊精度可言。橫空隻好又老老實實的回到老路上,為夜戰彗星換裝了一門99式2型4號20毫米機炮。改裝後的夜戰型彗星被定名為D4Y2-S彗星12戊型。

先後大概有100架左右的彗星12型艦爆改裝為夜間戰鬥機。在采用水冷發動機的彗星12型消耗殆盡之後,也有少數幾架彗星33型作了同樣的改裝。由於為數極少而且問世過晚,在戰爭中基本上沒有使用的機會,這裏不再贅述。

彗星12戊型夜間戰鬥機從1944年10月起開始列裝日本海軍防空戰鬥機部隊,在戰爭末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運用。其中又以多次對衝繩島上美軍目標實施夜間攻擊的專用彗星夜間攻擊部隊——芙蓉部隊最為著名。

D4Y2-S彗星12戊型夜間戰鬥機主要性能指標

全長:10.22米

翼展:11.492米

全高:3.675米

機翼麵積:23.60平方米

空重:2635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2835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4353公斤

發動機:愛知熱田31型水冷V型12缸活塞發動機,起飛功率1400馬力

螺旋槳:住友漢密爾頓三葉定速螺旋槳,直徑3.20米

油箱容量:機身1540升

最大速度:在5250米高度上580公裏/小時

巡航速度:在2000米高度上426公裏/小時

爬升性能:達到5000米高度需時7分40秒

實用升限:10700米

航程:2389公裏

武器:機頭7.7毫米固定機槍2挺,每挺備彈400發

20毫米斜向機炮1門,備彈250發

炸彈:30公斤-250公斤炸彈2枚

乘員:2名

(二)夜間戰鬥機試製極光

1943年5月21日淩晨發生在拉包爾的夜戰開創了日本武裝力量夜間空戰的曆史,也為日本海軍開創了以漢字“光”作為夜間戰鬥機機種標誌的先例。不過並非所有的日本海軍夜間戰鬥機都獲得了“X光”的名稱,前麵提到的由俯衝轟炸機彗星、下麵將會提到的由高速偵察機C6N彩雲以及由零式戰鬥機改裝的夜間戰鬥機都保留了原有的機名。在日本曆史上,先後總共有3種機型獲得了“X光”的命名,除了最早的月光以外,還有由高速雙發轟炸機銀河發展而來的夜間戰鬥機極光和專用夜間戰鬥機天光。由於S1A1天光夜間戰鬥機到戰爭結束也沒有進入實用化階段,屬於未完成機型,真正投入使用的“X光”夜戰實際上隻有月光和極光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