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三次變身方成正果的空中巡洋艦——夜間戰鬥機月光(2)(2 / 2)

其實2式陸偵也是一個問世的同時就已經過時的機型。在1942年7月這個時間點上,2式陸偵的最大速度與美國海軍的第一線艦載戰鬥機F4F-4基本相當,逃脫美機的追殺還不會太成問題。不過隨著美軍戰鬥機性能的不斷提高,2式陸偵要擺脫美機的追捕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是到11月份,美軍就會把高速重火力的P-38戰鬥機投入到太平洋戰場,在雙身惡魔的炮口麵前,2式陸偵的性能隻能評價為“龜速”。在當時,日本陸軍已經采用最大時速超過600公裏的Ki-46100式司令部偵察機有兩年多時間了。100式司偵的最大速度不但大大超過日本陸海軍當時所擁有的任何戰鬥機,也可以輕鬆甩掉P-39、P-40和F4F等美軍一線戰鬥機型。即便是更高速的P-38,要有效獵殺100式司偵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2式陸偵與100式司偵相比性能差距就更加明顯了。海軍寧可采用自己的低速2式陸偵也不願向陸軍低頭采用100式司偵,隻能說是死要麵子活受罪,更何況不久以後,裝腔作勢傲嬌了兩三年的海軍最終還是向陸軍借用了不少100式司偵裝備自己的陸基偵察機部隊,這也算是夜間戰鬥機月光家族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定型為2式司偵改變了J1N係列本來已經注定要下馬的命運,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夜間戰鬥機月光的問世,不久以後日本海軍就會發現自己居然沒有一架適用於夜間攔截作戰的機型,那又會變成另一種更尷尬的局麵。福兮禍兮,世事還真是難以預料。

進入量產階段的2式陸偵主要做出了如下修改:首先,那套動力遙控機槍塔係統被實際證明效率很低,於是被徹底取消,代之以對遠程偵察機更有價值的大型航空照相機。不過在早期的幾架生產型以及用原型機改裝的2式陸偵上,仍然保留著這套係統。其次,前緣縫翼對於2式陸偵也沒有太大價值,在量產型上也予以取消。實際使用中,逆時針旋轉的榮22型發動機減速機構可靠性不佳,海軍索性要求公司方麵予以取消,統一采用順時針旋轉的榮21型發動機。前緣襟翼對於飛機的起降性能有不小的改善作用,機頭的固定武器在遭遇敵機攔截時也可以用於自衛,所以這兩項得以保留。此外,從改善飛機的生存性方麵考慮,大野設計主任又為駕駛員座椅增加了5毫米厚的防彈鋼板,為機身油箱增加了22-28毫米厚的橡膠塗層。

從1942年6月起,2式陸偵進入量產階段。到昭和17海軍年度結束時(1943年3月末),共完成了54架。

由於2式陸偵脫胎於戰鬥機,機體強度比較高,海軍空技廠還產生了將2式陸偵改進為魚雷攻擊機、俯衝轟炸機的想法,向中島飛機公司提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要求。在公司內部,13試陸戰-2式陸偵又被半開玩笑的稱為“變化多端的G”。

1942年7月,修複的2式陸偵第3、5、6號原型機再次調往拉包爾。7月10日,其中兩架2式陸偵成功的飛抵拉包爾基地,編入精銳的台南海軍航空隊所屬的偵察機分隊。分隊長林秀夫大尉。

7月20日,兩架2式陸偵進抵萊城基地,用於搜索澳大利亞北部和珊瑚海上的盟軍目標。在8月2日對莫爾斯比港的偵察飛行中,3號原型機在發出遭遇敵機的電信後失去聯係。這也是整個月光家族中的第一個實戰損失。9月14日,在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目標的偵察飛行中,由分隊長林秀夫大尉駕駛的6號原型機再度一去不複返。9月25日,由小野飛曹長駕駛的5號原型機在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亨德森機場的偵察飛行中,盡管遭遇美機並被擊中,一台發動機被擊毀,但仍能返回布幹維爾島上的布因基地,這一次偵察飛行獲得成功。對於這種以前沒有見過的雙發日本飛機,盟軍方麵按照慣例給起了Irving的識別代號。

11月1日,日本海軍修改了原有的部隊番號,台南航空隊改稱海軍第251航空隊。11月11日,經曆了11個月的前線戰鬥之後,251空奉命調回日本本土整補。2式陸偵的首次實戰部署宣告結束。也正是在251航空隊的這次休整中,2式陸偵又迎來了一次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