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8章 邁向“純國產機”之路(4)(3 / 3)

長度:7.565米

翼展:11.00米

高度:3.20米

機翼麵積:17.80平方米

空重:1234公斤

戰鬥全重:1697公斤

動力:中島壽2改3型630馬力9缸星型風冷活塞發動機起飛功率610馬力,在3250米高度上690馬力

螺旋槳:金屬三葉變距螺旋槳直徑2.98米

翼載:95.64公斤/平方米

功重比:2.65公斤/馬力

載油量:330升

最大平飛速度:3090米高度上426公裏/小時(230節)

爬升:達到5000米高度耗時7分30秒

實用升限:9450米

武器:89式7.7毫米機槍兩挺,每挺備彈500發

最大航程:705公裏

3:三菱A5M3 96式3號

1932年6月,法國的道瓦丁公司開發出了自己的全金屬單翼D.500係列。到1935年7月,D.500係列的改進型D510投產裝備法國空軍。從技術的角度來說,D.510是與96艦戰相類似的全金屬單翼布局固定起落架戰鬥機,其最大的特異之處是利用它所采用的西班牙人·瑞士人V型12缸水冷活塞發動機的兩列汽缸中間的空間安裝了一門20毫米機炮,通過螺旋槳中軸向外射擊,這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絕對屬於超強的火力。法國人稱之為馬達加農炮。從理論上看,將機炮放置於這個位置不但節省空間而且不要專門設置設計調諧器有能提高射擊精度,是個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比較喜歡玩點新鮮東西的日本人也看上了這個馬達加農炮。1936年,日本海軍以AXD1的名義購入了一架D.510用於研究。三菱公司以兩架96式2號1型為母體,換裝了一台西班牙人·瑞士人12Xcrs水冷活塞發動機。發動機的兩列汽缸中間安裝一門20毫米機炮通過螺旋槳中軸射擊,實際上就是D.510嫁接在96艦戰身上的產物。這個試驗型號被定名為A5M396式3號艦載戰鬥機。

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試驗結果表明,馬達加農炮的可靠性並不怎麼樣,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事實上隻是一個看起來很美的方案。在此之後,由於激烈進行中的中日戰爭讓96艦戰成為相當搶手的貨色,寶貴的機體不能浪費,這兩架96式3號以96式2號2型的標準重新改裝後投入到中國戰場上去了。96式3號的試驗沒有獲得成功。

4:三菱A5M4 96式4號

到1937年底,中島飛機公司生產出了起飛功率710馬力,最大功率785馬力的壽41型發動機,96艦戰終於有了盼望已久的功率和可靠性都能令人滿意的動力。使用這種發動機的96式艦戰立即投產,這便是整個96式艦戰的最終型號A5M496式4號艦載戰鬥機。由於已經經過多次修改的96式2號2型經過批量生產和實戰考驗都表明機體部分已經沒有什麼值得改動的地方,所以除了換裝壽41型發動機和擋風玻璃形狀稍有變動以外,其他方麵4號與2號2型並沒有什麼區別。除此之外,一種新型的淚滴形160升副油箱也開始裝備,取代了原有的圓盒狀副油箱。以後,壽41發動機又進一步修改成了壽41改,於是96式4號又換裝了這種發動機,不過飛機的型號並沒有作出修改性能也沒有變化。

試飛結果表明,96式4號艦戰在3160米高度上可以達到233.5節(435公裏/小時)的最大速度,爬升到3000米高度耗時在3分35秒之內。經曆了兩年的實用化進程之後,正式量產的96試艦載戰鬥機的性能終於又恢複到了最早的9試1號單戰的水平。

隨著中日戰爭規模的不斷激化和戰爭範圍的不斷擴大,日本海軍對於96式艦戰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據統計,從96式1號量產到1940年轉產零式艦戰為止,三菱重工名古屋飛機製造廠總計生產了各種型號的96係列艦載戰鬥機784架。除此之外,從1938年到1940年,在第21海軍航空廠也生產了161架96式2號和96式4號艦戰。最後,從1939年到1941年,渡部鋼鐵廠(後來的九州島飛機公司)也按照三菱的專利生產39架96式4號艦戰。

A5M1 96式4號艦載戰鬥機主要性能

長度:7.565米

翼展:11.00米

高度:3.237米

機翼麵積:17.80平方米

空重:1216公斤

戰鬥全重:1671公斤

動力:中島壽41型9缸星型風冷活塞發動機起飛功率710馬力,在3250米高度上785馬力

螺旋槳:金屬三葉變距螺旋槳直徑2.98米

翼載:93.88公斤/平方米

功重比:2.35公斤/馬力

載油量:330升

最大平飛速度:3000米高度上435公裏/小時(235節)

爬升:達到3000米高度耗時3分35秒

實用升限:9800米

武器:89式7.7毫米機槍兩挺,每挺備彈500發,30公斤炸彈兩枚

最大航程:120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