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7章 邁向“純國產機”之路(3)(1 / 3)

(五)第一代全金屬結構下單翼戰鬥機——三菱96式艦戰

7試艦戰的研製失敗後,一方麵,日本海航當局向中島飛機公司緊急發單,要求中島方麵立即用最快的速度研製90式艦戰的全麵改進型(即後來的95式艦戰)以填補空缺,另一方麵,軍方也開始了對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

通過對於昭和7年試驗項目的總結,日本海軍當局得出結論,7試艦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性能指標定的過高,尤其是對新機在航母上起降的性能要求過於苛刻(當時日本的航空母艦中,鳳翔過小,赤城、加賀兩艦雖然較大但是飛行甲板分成三層,專用於戰鬥機起降的飛行甲板過短,對艦載戰鬥機的起降性能要求非常高)。為此,山本五十六海軍少將親自關照,新機的開發要盡量一步一個腳印,性能指標可以適當放寬一點以盡量降低研製的難度。例如最大飛行速度方麵,就可以以每30節作為一個台階。新機比上一代飛行速度提高30節左右就算成功。

在三年計劃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934年(昭和9年)2月,海軍再次向中島飛機和三菱飛機(當年11月,三菱造船和三菱飛機公司合並成為新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簡稱三菱重工)兩家公司發出研製意向,要求兩公司就下一代戰鬥機——9試單座戰鬥機(九試單座戰鬥機,簡稱9試單戰)展開競爭。以下是當時軍方提出的主要性能要求。

1、項目名稱:9試單戰

2、最大速度:3000米高度上不低於190節(約合352公裏/小時)

3、爬升性能:達到5000米高度需時不超過6分30秒

4、載油量:不低於200升

5、武器:7.7毫米機槍2

6、尺寸限製:翼展11米以內,機身全長8米以內

當時海軍現役的中島A2N90係列艦戰的最大平飛速度是160節上下。9試單戰的速度要求正好是提高了30節。其實當時中島飛機公司正在試製的90艦戰的全麵改進型就已經基本達到甚至超越了9試的性能要求,應該說軍方給下一代戰鬥機定下的性能指標確實寬大了不少。

對海軍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降性能的苛刻要求,受到了山本五十六少將的嚴厲批評。為了滿足在航母上使用的要求卻要犧牲飛行性能,這被他評價為“本末倒置”。於是這一次海軍當局幹脆將起降性能丟開不予考慮。飛行性能過關以後再說其他的。航空母艦不合適的話也不是不能改動的。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一次的9試項目被稱為“單戰”而不是傳統的“艦戰”。其實從後來的曆史來看,96式艦戰在擁有全通甲板的現代化航空母艦上使用並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

(1)三菱Ka-14閃亮登場和中島的落馬

接到海軍的訂單後,三菱重工再次組成了以堀越二郎為首的設計團隊。公司內部命名為Ka-14(カ-14)。經曆了7式艦戰項目的徹底失敗之後,堀越二郎本人認真思考了失敗的原因。在他看來,7試的氣動布局是先進的,也是未來作戰飛機必然的發展方向,選定全金屬下單翼布局並沒有錯。三菱7試艦戰性能未能達標主要原因是設計方缺少相關的技術積累經驗嚴重不足。再加上企業本人的製造技術也有欠缺,導致飛機重量超標、飛行阻力過大。除此之外,為7試艦戰所選用的A-4型發動機可靠性不佳而且無法達到紙麵性能,這也是7試項目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說,三菱7試項目雖然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但是由7試項目中所獲得的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對以堀越二郎為代表的年輕日本飛機設計師走向成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有了7試項目的失敗,才有了9試項目的飛躍,才有了未來的零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