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2 / 3)

該不該崇拜呢?他們的科學技術很先進,我還是羨慕的;他們的社會很富裕,社會保障體係很健全,我也很羨慕。但是,如果要讓我把國學,把孔孟老莊禪的這一套丟掉不要,去學他們的那一套,我還不願意呢。我個人還是覺得孔孟老莊禪好。比他們的原子彈、因特網,比他們的空客380,比他們的這樣、那樣先進的東西都好。當然,其他人愛歐美文化我也讚同,凡是優秀的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精品,要允許各有所好嘛。

但我們應該自尊自重自貴,不要把自家的寶貝看賤了。科學技術這些東西,是理性的產物,以耗費地球資源為代價。除了科學技術之外,人類更需要不耗費地球資源的人文關懷。如今地球資源已被人類消費的太多,造成的生態災難也是令人觸目驚心,而人文關懷則遠遠不夠。精神、情感意義上的文化、文明連吃老本都算不上,我們隻有在曆史文化中才能得到一些安慰。所以我個人認為,地球資源早被透支了,科學技術不能再以消費資源的形式發展下去,它已走到盡頭。人類應重新回到以人文建設為主體的精神文明中來,對科學技術、經濟做減法,對人文建設做加法,讓人類在政治、經濟、軍事的競爭中轉過身來,重新對人類文明作反省和規劃。這樣才能使人類文明在地球上長治久安,安享在太陽係中應有的“天命”,而不是過早地自我毀滅。從這個角度上看,道家的“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建議,就有相當的眼光和積極的意義。當然,人類文明的腳步決非東西方哪位思想大師可以策劃的,真正策劃和運作的還是“道”,誰知道大道是怎樣安排人類命運的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下麵這一則故事,完全可以當成禪宗公案來讀,其中的禪機是很深的。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莊子和惠子遊於濠梁之上。濠梁就是現在安徽鳳陽附近。之前莊子釣於濮水,在山東釣魚,這次跟惠子又到了安徽鳳陽。那個時候,鳳陽是楚國的地盤。蘇東坡在徐州當太守時,黃河決堤,河水不入渤海,長時期奪淮河入海。一直到了清朝末期光緒年間,黃河才再次決堤,奪山東大清河入海,成為現在的黃河入海口。從北宋末到清末,差不多有八百年的時間,黃河是走徐州,走江蘇北部,通過淮河的河道進入大海的。所以,如今江蘇沿海五分之一的土地,都是黃河定期泛濫造出來的。黃河的泥沙給江蘇增加了五分之一的麵積。如今鳳陽洪澤湖一帶,那是靠出海口不遠的地方,是屬於楚國的地盤,也可能當時屬於越國。勾踐滅吳以後,他向北遷都,從紹興會稽,先是遷到姑蘇,就是今天的蘇州,後來又遷到了琅邪台,已經在山東地界上了,方便與中原諸侯爭霸。吳越時都曾向西壓縮楚國的地盤。所以,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那不是在楚國就是在越國境內。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他們站在河溝上看水裏的魚遊來遊去,感覺很舒服。莊子就說,魚兒們多麼悠遊自在,好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