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所謂安逸(1 / 1)

當你周圍都是米的時候,你很安逸;當有一天米缸見底,才發現想跳出去已無能為力。有一種陷阱,名叫安逸!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沒有危機!是最大的危機!自己不上進,危機無處不在吞噬你的理想和靈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難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或者轉發過這樣的文字,然後就會引來評論和跟帖,多數人都是這樣說得。

“很勵誌。”

“說得太有道理了。”

“我覺得我現在就處在這樣的狀態。”

我最早看過這篇文字的時候是在2014年,那個時候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其實這篇文字源頭可以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那就是《孟子》中的一句話: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我估計大家都學過這篇文言文吧。

這篇文字就是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上做了些許的改動而已。

我想說明的是,這句話並非是哲理,而是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懂得的生活常識而已,它就是一個經過精心包裝的心靈雞湯。

從小孩上學開始,家長肯定會告訴你說,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學習好將來才會有出息,沒有錢連媳婦都娶不上。

當你慢慢長大,學習好的考上了好大學,但是遲早要進入社會,學習不好的早早的輟學回家,在社會上打拚,為了房子,為了車子,為了妹子,為了老人,為了將來的孩子,為了將來的孫子,你要努力。

這不就是我們日常在做的事情嗎,我們需要這樣的心靈雞湯來鞭策嗎,答案是不!

一個人有房有車,有妻子有孩子,有幾萬的存款,可是他並不是那麼快樂,他還是很著急呀,也絕對不會滿足於這些,因為他看到的,都是絕大多數人看到的,大家在看什麼呢,馬雲雙十一又賺了多少錢,範冰冰拍一部電影賺了多少錢,馬蓉離婚了能不能少分一些錢。

絕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這些,看不到那些過得比自己不好的人,那些沒車子沒房子,甚至在街上乞討的那些人,就算看到了也當做沒看到,甚至會偷偷的說一句:“喲,孩子,看到沒,你可不要像他這樣啊,要向錢看。”

在這個現代社會裏,我覺得沒有一個人是真正安逸的,甚至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安分的,你怎麼去安逸,從你出生下來,就有一雙無形的手推著你向前走,你根本就不知道終點站在哪裏。

安逸是什麼?我覺得就是當你累得眼睛都睜不開的時候,有一個安全的,安靜的環境,讓你能安心的躺下來休息一會兒,眼睛望著天花板,緬懷一下曾經的夢想。

時代不同了,當下最大的危機不是人們放在口頭上的所謂“安逸”,而是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是人生道路上處處存在的陷阱。

我們常常看到“看到老人摔倒,扶不扶,不應該成為問題”類似這樣的標題,可是活生生的,血淋淋的現實會告訴你答案,這就是一個問題,我們常常還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我覺得不是他們壞,隻是生活太無奈。

我們常說人要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腳步前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是說,更多的去要求那些掌握權利的人,那些掌握財富的人,讓他們不要懈怠,他們的決策關係著天下的老百姓,而當時的老百姓大多數是連字都不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