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而論,劉邦的智商是非常高的。但是和張良比起來,他更容易感情衝動,理性的程度比張良差一些。這時候滎陽的危急形勢,讓他非常擔心著急。所謂“病急亂投醫”,“荒不擇路”,情急之下,也就顧不得仔細考慮酈食其所提建議的現實可行性。張良的一番話,把他的思考拉回到理性的軌道,使他對當前的天下形勢和自己的現實狀態,有了準確的認識和判斷。頭腦清醒了,當然也就看出了酈生建議的荒唐。他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飯,大罵酈食其:“臭儒生,差點壞了你老子的大事!”於是他立即下令,將已刻好的印璽全部銷毀。
酈食其的建議既不可行,滎陽的困境卻匾待改變。這時候,張良建議劉邦再試試鴻門宴上用過的辦法,向項羽服軟求和,作為緩兵之計。但是這一次並未能奏效。項羽在經曆了鴻門事件和彭城事件以後,對劉邦總算有了些認識,拒不接受劉邦的求和,而繼續強力圍攻。眼看滎陽危在旦夕,劉邦隻好率領少數隨從,從城西門逃出了滎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