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也是有機會一舉成名,幹成大事的。大集體那會,大隊組織了一個科學小組,研究插秧機,馬牙子自告奮勇搞科學攻關,他是組長,一個木匠,一個鐵匠,是副組長。三人組成了科學小組,研究了一年,做出了一堆插秧機,沒有一台能使的。這是他一生的遺憾。當真是遺憾。當然,他也是有過成功的,那時,農村人還沒有見過電風扇,他也沒有見過,農村人都使芭蕉扇,他就突發奇想,把幾把木頁子固定在一個軸上,軸上裝上皮帶,下麵連在一個腳踏板上,隻要腳下輕輕地踏動,軸就會轉起來,軸一轉就有風了。風還怪大的。他給那機器取了個名字——自動扇風機。一時間,他的自動扇風機遠近聞名,參觀者絡繹不絕……
這個下午,馬牙子坐在湖邊上,仔仔細細地回想了他的這一生,總結了他的這一生。最後,他罵了一句,日他姐子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好了,現在該說說牛了。
這煙村,望東五十裏,是洞庭湖。往北五裏是長江。長江以南溝港湖汊密布,有小山丘陵星散其間,山上多楠竹、多桃樹。湖港裏魚蝦肥美,水草豐茂。據說這煙村,四百年前,是建寧古城所在地,後毀於一場地震,如今的農民,經常還能從地裏刨出一些明錢、古磚、老墓、巨大的石頭上雕了花紋……煙村的農田,都是湖泥淤積而成,種什麼長什麼,什麼也不種就長蒿草,長三角草。蒿草一人多高,比胳膊還要粗,三角草的葉子像芭蕉葉一樣肥嫩。湖邊就是小山,山裏的野花真多,春天多的是十姐妹,金銀花,秋天漫山是野菊花。有鳥,很多鳥,長腿的鷺、秧雞、鵪鶉、野雞……煙村的人並不知道,這裏的生態地理,還有個說法,叫濕地。濕地區的水田,泥腳深,農民使的牛,全是水牛。黃牛不成,黃牛力小,一下去就起不來了。
過了長江就是著名的江漢平原,千八百裏一馬平川。平原人不種水稻,他們的孩子,長到十多歲,來到江南,見了水稻,很驚訝:原來吃的米是長在水裏的呀,我還以為是結在樹上的呢。於是,那孩子的話成了笑話,在煙村被人傳了不知多少年。江北全是旱地,產麥子、高粱、大豆、花生。平原上最美的是棉花。棉花在開的那天是淺黃色的,那種黃很淡,遠遠看去,幾乎就是白色,到了第二天就變紅了,一種暗紅,像穿舊了弄髒了洗皺了的舊衣服,第三天就謝了。江北人富裕,忙碌,生活卻過得粗糙。江南經濟差一點,人卻閑得多,生活自然就過得精致許多。因此上,江北的女孩都想往江南嫁,江南人有情調呀。江南的女孩呢,也想往江北嫁,江北富裕嘛。這叫缺什麼補什麼,人嘛,總是看著別人的生活好,覺得別人的生活比蜜甜呢。
因了地理的關係,煙村的孩子沒見過黃牛,見了,咦!什麼怪物呢?非牛非馬的。這年春天,煙村的一群水牛在江邊吃草,吃飽了,抬頭一望,望到了江北,江北也有一群牛在吃草。煙村的水牛納悶了,它們想,那江北的牛,怎麼看上去花花綠綠的,倒是蠻好看。於是就抬起脖子喊,“哞!哞哞哞哞哞哞哞!”誰知道它們說的是什麼牛語呢!江北的牛也叫。然後水牛就興奮了,它們一起下了水,橫渡長江。和江北的黃牛兄弟姐妹們一起歡聚了一場,天黑前又遊了回來。這樣的事,從前也是發生過的,也沒有出什麼意外。然而這一次不同了,這一次,一頭剛成年的母水牛,愛上了江北高大威猛的犍子,他們倆一見鍾情,春風一度。回來之後,小母牛就懷上了。
這頭牛的主人就是馬牙子。馬牙子本來是反對養牛的。又不種地,養什麼牛呢?這些年來,兒子馬龍馬虎在外麵打工,混得不錯,他又不缺錢花。再說了,他都六十歲啦,他也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沒有了往日的那份到處跑的心。六十歲生日那天,他就當著一家人的麵宣布,從今天起他要退休了,再也不用為了一家人的衣食挖空心思去想招掙錢了。可是呢,老伴發話了,說,一個農民還退休,當真是新鮮;說,人老骨頭枯,正好做功夫;說,買頭小母牛養著,一年一頭小牛呢。馬牙子說,買牛我是不反對的,但你別指望我放牛。馬牙子不喜歡牛,不喜歡被一些瑣碎的小事給絆住。他是想天馬行空。他喜歡自由自在。果然,他就從來沒有去放過一天牛。就連小母牛要生小牛了,他也懶得去管。想,一頭牛就夠煩人的了,還多生出一頭小牛來。老伴喊,馬牙子,死馬牙子,來幫個忙。
馬牙子皺著眉,說,髒得要死,是你要養牛的。
生小牛呢。老伴說。
那就更不能去看啦,一個大老爺們,看母牛生小牛,別人笑話呢。男女授受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