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神聖職責。麵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麵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黨員幹部不僅應該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而且要帶頭學習弘揚民族精神,捍衛民族精神獨立。
第一,學習把握民族精神。學習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前提。要認真學習《周易》、《老子》、《論語》、《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尚書》、《史記》、《資治通鑒》、《朱文公文集》等曆史文化典籍,把握其中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儉約自守、力戒奢華,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等精神品格,奠定捍衛民族精神的認識基礎。
第二,交流傳播民族精神。交流傳播是捍衛民族精神獨立的有效途徑。習近平指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紮根於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每個民族的精神也是這樣,各有千秋,各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應當在尊重民族精神的多樣性的前提下,加強民族精神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吸收其他民族精神的優點和長處,豐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創作更多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精神文化產品,傳播中華民族的以和為貴,四海之內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雖大、好戰必亡等民族精神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精神的影響力,進而捍衛中華民族精神獨立。
第三,發展豐富民族精神。發展豐富是捍衛民族精神的動力。民族精神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受到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製度的局限性的製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的東西。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傳統的精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做到古為今用。同時,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結合中國革命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精神,如創業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航天精神、奧運精神、世博精神等,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實現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