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的關鍵是在工作上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為人民謀福祉,是共產黨員的根本任務。堅持為民掌好權、用好權,及時、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心幫扶解民憂,把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作為第一任務。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為此,我們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把群眾工作中心作為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的橋梁和紐帶,把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事作為大事、要事,立辦、快辦、妥辦。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那些製約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影響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關係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突出問題,擺上重要日程,著力推動解決,盡最大的努力造福於民、取信於民。富民惠民促民享,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黨的群眾工作的內在要求。當前要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著力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文化體育、社會保障、扶貧幫困等問題,積極穩妥推進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項改革,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指數,讓廣大群眾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尊重群眾聚民心,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第一準則。人民群眾是發展的主力軍,隻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展和改革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才能夠長盛不衰。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正確方向,依托群眾工作中心這一平台,認真落實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把發展鎖定在科學民主的決策之中,鎖定在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之中,形成萬眾一心謀發展、齊心協力搞建設的強大合力。
第二,勇於擔當就是自覺承擔負起責任。習近平強調,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對黨員幹部來說,責任無處不在,擔當義不容辭,必須強化責任意識,樹立擔當精神,始終做到為黨盡責、為國奉獻、為民分憂,更好地完成曆史和人民賦予的使命。
勇於擔當要踐行宗旨。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賴以生存發展的紅色基因。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們黨90多年的奮鬥曆程、60多年的治國理政實踐證明,黨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民。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而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推動黨的事業不斷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人民群眾期盼什麼就努力實現什麼、人民群眾擁護什麼就始終堅持什麼、人民群眾反對什麼就堅決改進什麼,形成了親民愛民為民的執政風格和政治導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人民的鄭重承諾,是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政治宣言。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中,既有把國家、民族和個人緊緊聯係起來,表達中華民族萬眾一心、接續奮鬥的“中國夢”,又有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讓勞動者實現體麵工作,以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現實目標。我們黨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論和實踐,回應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引導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既有憧憬有超越,又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接地氣。始終把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作為我們的基本立場。習近平針對當前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的思想困惑和錯誤觀點,旗幟鮮明地指出,“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強調要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和老百姓一起幹、一起苦,坐在一條板凳上”。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了鮮明立場,回應了時代關切,是新的曆史條件下對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堅定捍衛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