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端午節怎樣吃不胖?(2 / 2)

現在許多包裝粽已經開始標示營養成分了。營養成分的標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鈉含量,但消費者常誤以為營養標示上的數據就是一個粽子提供的熱量與營養素,正確的方法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與一個粽子的實際重量去換算。因此,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購買符合個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讓這個端午節既美味又健康。

吃完端午節的粽子喝杯山楂陳皮茶

粽子好吃,可吃多了就會引起各種腸胃疾病,那麼,有什麼可以幫助它消化呢?下麵這些助消茶可以作為食用粽子之後的養生飲料,幫人們減輕腸胃負擔,預防心血管疾病。陳皮二錢、麥芽二錢、佛手柑三錢、山楂三錢、烏梅一錢、甘草一錢半,這樣一帖的藥量,可以煮約一公升的開水,當養生茶飲用。

陳皮具有促進食欲的效能,對中焦氣滯、食欲不振等症具有很好的功效。它可以免除吃過多粽子所產生的胸悶、中滿、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其實陳皮就是橘子皮,以存放的時間長、陳久者為好,所以叫陳皮。廣州產的橘子皮較好,故又名廣陳皮。

佛手柑又稱佛手,味辛苦酸,性溫。主要功用是理氣和中,舒肝解鬱。本品適用於肝胃不和、氣滯胃痛、胸悶肋脹、食欲不振、嘔吐等症。它又可以治療肝氣鬱結而致的胃脘痛,當然也可以以其揮發油的功效,來促進消化。

麥芽是常用的養生茶來源,很多人會在夏天煮“麥茶”來喝。麥芽味甘,性微溫。有消食開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麵果實積滯;能助胃氣上行而滋脾健運,使濁氣下降而除脹寬腸。要注意的是,麥芽以炒焦使用,對消食化積的作用最大。

山楂酸而破泄,消積散瘀,善於消肉積、症塊,並能行氣活血。焦麥芽、焦山楂合用,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導滯的能力,常用來作為促進消化、消減脂肪的藥物。有研究指出,山楂能夠減少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且有擴張冠狀動脈的效果,對於消脂與預防心絞痛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烏梅、山楂皆有酸味,但烏梅酸而收澀,斂肺澀腸,本身的酸味更可以促進津液產生,減少腹脹飽食感。

黃米粽子營養含量高

實驗目的:6月16是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到了。人們習慣了用糯米做的粽子,加入雜豆、肉類等來增加營養。還有什麼辦法能做出更健康的粽子呢?本實驗室希望通過實驗,對粽子的主料“糯米”進行改良。

實驗方法:選擇大米、小米、大黃米等相對應的糯性和非糯性品種進行體外模擬消化實驗,測定體外消化速度。對它們進行了營養素分析,並從口感、香氣、顏色等方麵對由它們製成的粽子進行了評價。

實驗結果:糯性大黃米做的粽子口感軟糯,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感官指標都優於其他品種。而非黏性的大米、小米等,並不適合製作粽子。

從營養價值來看,雖然大黃米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與糯米差不多,但是大黃米的蛋白質為10克,而糯米隻有7克。大黃米的營養比糯米高。

從消化速度來看,長粒糯米的消化速度為112.7,圓粒糯米為106.3,糯性大黃米則為101.8。由此可見,糯性大黃米升高血糖的速度低於糯米,更加適合血糖偏高或需要控製體重的人吃。

實驗室建議:粽子以穀物為主,北方人習慣配紅棗、紅豆等幹果雜糧,南方則喜歡配上肉類蛋黃,總體而言,粽子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但是,因為通常粽子以糯米為主料,血糖指數高,會使體內的血糖迅速上升之後又急劇下降,因此並不健康,尤其對糖尿病人來說不適合。而糯性大黃米的血糖上升速度比糯米低,同時用它做出來的粽子風味和口感都更好,因此是更健康的包粽子的“主料”。

大黃米又稱“黍”,在古代被列為五穀之一。其實,在北方農村古來就用大黃米做粽子。除了血糖指數低,大黃米的營養價值更高於糯米,並與小米相當。它的蛋白質,礦物質鐵、鉀、鋅等,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都優於糯米。同時,我國中醫認為,大黃米還有益氣補中的功效。

用大黃米做粽子,要提前將米浸泡8—10小時,然後再用粽葉包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