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浪花淘盡英雄6(2 / 2)

左良玉道:“且不要忙,你去了之後,千萬要小心行事,我這便給範雎先生修書,讓他的人馬也照看著點。如果我所料不差,範雎也有同樣的顧慮。正好你們這兩支人馬,可以互為援軍。隻需要多多提防張獻忠和李自成便是。”

馬進忠道:“多謝大帥信任,末將定然全師而回。”

左良玉道:“別忘了,每占一個縣城,都要盡可能收繳錢糧,咱們不能白白跑一趟,卻沒有任何好處。”

馬進忠道:“既然秦軍有意讓出南陽,咱們何不就勢占住這座縣城?事後就算不給他秦軍,他能怎的?”

左良玉笑道:“不可不可,南陽在長江北邊,深入河南境內,離著武昌遠啊,一旦受到攻擊,救援不易。此時咱們的力量,還不足以控製南陽,如果被李自成和秦軍聯手圍攻,肯定守不住,不如不冒這個險。”

馬進忠點頭,左良玉令他速速準備人馬糧草,兩天之後便北上,進入河南。而他立刻給南京的朱由崧上表,說此時大順軍正與清軍在洛陽決戰,河南空虛,此時應當果斷出擊,收複河南,然後再找機會北上,收複北京,請朱由崧去北京登基,恢複大明江山。

這道表章左良玉請身邊的參謀們合力完成的,寫得慷慨激昂,顯得他忠心耿耿,為了大明江山,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送走了這道表章,左良玉又給範雎寫了一封密信,派專人快馬送去,信上的意思是,左良玉已經同意張儀的意見,出兵合軍,共破滿清,但是擔心大順軍的誠意,請範雎也要考慮一下自己人馬的處境,因此兩軍合力,最是安全。

把信送走之後,左良玉也有點不安,馬進忠帶走了三萬人馬,對他來講,不算傷筋動骨的事,可絕不能讓這三萬人白白喪了性命,李自成與張獻忠究竟對這次合軍,有什麼陰謀沒有,他心裏並沒有底。

兩天之後,馬進忠點齊人馬,備好糧秣,準備出兵,左良玉又叮囑了一番,總歸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馬進忠一一記下,然後令旗一揮,三萬人馬浩浩蕩蕩,出了武昌地麵,向北而來。

人馬剛走三天,南京的旨意便下到了武昌,左良玉接旨之後,這才稍稍鬆了口氣,原來朱由崧同意了這次進兵,與他猜測得並沒有不同。

此仗若勝,南明威名大振,若敗,左良玉威風掃地,日後便會乖乖地聽朝庭調遣,不敢再驕橫跋扈。

左良玉麵朝北方,心頭不住地默念,祈求這次能夠一帆風順,節節得勝,最後打敗清軍,到時候他便可以左右逢源,進退自如了。

不說左良玉如何調遣人馬,再說張儀,他離開武昌,星夜趕奔重慶。

此時的張獻忠已經拿下了整個四川,殺了巡撫陳士奇,名將秦良玉也敵不過他的數十萬大軍,率軍撤進了川西地區。張獻忠正在川中安撫百姓,唐賽兒給他出謀劃策,將數十萬大軍調配得井井有條,各條要路,各個重要隘口,都被守得嚴嚴實實,以防敵軍進犯。

張獻忠並不會治國,因此一切政務,便都交給唐賽兒,唐賽兒又在各地選取了不少前明的官吏,派他們管理縣政。這些官員們有的不肯出來,唐賽兒也不為難。出來做官的便有賞,不出來的,也隨他去。因此蜀中很快就恢複了和平。

正在這個時候,張儀到了。李定國守在萬縣,張儀先去見了他,李定國不敢怠慢,立刻親自陪同護送,將張儀送到重慶。

張獻忠一聽張儀來了,非常高興,因為他與李敢是結義兄弟,而李敢對張儀十分尊敬,張獻忠見過幾次張儀,也覺得這個讀書人很聰明,並不迂腐,很合自己的脾氣。

雙方一見麵,張獻忠立刻大擺酒席,款待張儀,因為張儀是秦軍的丞相,自然不能簡慢了。所以張獻忠將軍中重要將領,謀臣都請了來,陪張儀吃酒。

酒席宴上,張儀將來意一說,張獻忠聽了,哈哈大笑:“原來是這樣,滿清韃子占了北京不說,還一路追著闖王到了洛陽,他們想幹什麼?非要殺了闖王不成嗎?”

張儀一笑:“他們不光想殺了闖王,還想奪了整個大明的江山。”

張獻忠黃眼珠子轉了轉,笑道:“這麼說,我的四川,也在他們的算計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