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倫敦老人(1 / 2)

長期的勞累,嚴重損害了馬克思的健康。這位54歲的“倫敦老人”也確實衰老了,烏黑的頭發和鬢須明顯花白,隻有上唇胡須還依然烏光發亮而顯出其矍爍精神來。

過度使用腦力而引起的劇烈頭痛和嚴重失眠常使他不得不中斷工作。在醫生勸導下,馬克思曾到幾個療養地做過短期療養,但效果不明顯。為此醫生不得不限定他的工作時間,每天不得超過4小時。不能盡情工作,這對馬克思來說真是極大的痛苦。但他的健康狀況卻越來越差。1873年年底,馬克思臉部等處又長了許多癰,動了手術;不久,原先沒有痊愈的肝病又急性發作,使馬克思幾乎完全喪失了工作能力。醫生堅持要馬克思到離倫敦較遠的卡爾斯巴德去療養,因為那裏的礦泉水對馬克思恢複肝功能和治療過度疲勞的神經係統會有療效。

馬克思本不願去卡爾斯巴德,一來是考慮路途遙遠,花費太大;二是擔心會遭到奧地利政府的驅逐。但又考慮到不去治好病萬事皆空。這時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患病,醫生也勸她去卡爾斯巴德療養。為了心愛的女兒,馬克思就決定同女兒一道前往。

卡爾斯巴德是一個景色幽美、氣候宜人的療養勝地,在它的城堡山街,有一座較豪華的旅館“日爾曼尼亞旅館”。1874年8月19日,在旅館的療養登記簿上,出現了一個“食利者查理·馬克思”的名字。這就是馬克思為了迷惑奧地利警察而用的化名。

自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後,特別是經過了“國際”的10年鬥爭,馬克思的名字己經響徹整個歐洲。在統治階級的眼裏,它簡直“惡名昭著”,已成為危險可怕的代名詞,必欲去之而後快。馬克思深知這一點,為了能安安靜靜地養病,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用了“食利者查理”這個化名,並在生活上保持了“顯貴的外表”。盡管如此,十多天後,馬克思的行蹤仍為反動派知曉。8月30日,維也納的一家報紙《噴泉報》披露了馬克思的真實身份,“‘國際’的多年的領袖馬克思和俄國虛無主義者的首領,即波蘭拉特伯爵,一起到卡爾斯巴德療養來了。”從此以後,馬克思在卡爾斯巴德的行動就受到奧地利警探的監視。但馬克思已經繳納了療養稅,又沒有其他把柄可抓,奧地利政府一時也對他無可奈何。

馬克思按計劃在卡爾斯巴德療養了一個多月。他與愛琳娜嚴格遵守醫生規定的生活製度,每天定時起床,定時到各自的礦泉去喝礦泉水,定時進餐、散步、就寢。生活有規律,玩得也愉快。馬克思是一個很使人喜歡的旅伴。他總是那麼風趣幽默,興致勃勃,不管是美麗的風景還是一杯啤酒,他都能盡情地享受。他的曆史知識非常淵博,每到一個新的遊覽地點,他都能把這個地方過去的情形描繪得比其他同路人見到的更生動。

經過療養,馬克思病情大為好轉,肝功能逐漸恢複。一個月後,馬克思結束了在卡爾斯巴德的療養,返回倫敦。途中,又在德勒斯頓、萊比錫、柏林和漢堡停留了兩個星期,做了些補充治療,並且會見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些領導人和活動家,商談了一些黨內事務和同拉薩爾主義作鬥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