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資本論》的艱難問世(1 / 2)

貧困的生活給馬克思的寫作帶來巨大的困難。為了養家糊口,馬克思不得不經常花費很多時間為《紐約每日論壇報》等報刊撰稿,以取得微薄的稿酬。這就使他不能把主要精力用來寫作經濟學著作。

但寫作拖延的更重要原因是馬克思對自己著作的嚴格要求。1858年11月12日他給拉薩爾寫信說:“至於手稿推遲一事,起初是病耽擱了,後來我為了稿酬必須趕寫其他著作。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我已經搞好了,所差的隻是給它一個形式。然而,在我所寫的一切東西中,我從文體上感覺出了肝病的影響。而我有雙重理由不允許這部著作由於醫療上的原因而受到損害:它是15年的,即我一生的黃金時代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第一次科學地表達了對社會關係具有重大意義的觀點。因此,我必須對黨負責,不讓這東西受肝病期間出現的那種低沉的呆板的筆調所損害。”

1858年5月,他從《經濟學家》雜誌了解到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詹·麥克拉倫發表了《通貨簡史》一書,說:“我的理論良心不允許我不讀這本書就寫下去。”可是在英國博物館圖書館裏,新書要幾個月後才能見到。而馬克思又買不起這本書。於是工作就停下來了。他不得不向親密朋友恩格斯求援,直到恩格斯寄錢來為止。

同年8月馬克思開始寫《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初稿,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手稿寫成了,但他無法把稿子寄走,因為他身邊一分錢也沒有,付不起郵資和保險金,而保險又是必要的,因為他沒有手稿的副本。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開玩笑地說:“未必有人會在這樣缺貨幣的情況下來寫關於貨幣的文章!”隻是在1859年1月收到恩格斯兩英鎊的彙款以後,他才把手稿寄給出版社。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運用唯物辯證法,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的矛盾。他發展了商品所凝結的勞動的二重性。這一發現非常重要,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正是從分析商品這一資產階級社會的細胞開始,馬克思製定了他完整的經濟理論。

第一分冊在柏林出版後,馬克思本想繼續,可是狀況沒有好轉,為了取得一點報酬,他還是不得不花許多精力去幹他不願意幹的事情。1862年4月他在給拉薩爾的信中談道:“為了不致餓死,最近一年來我不得不從事最乏味的機械呆板的工作,而且往往整月整月不能為我的這部著作寫一行字。”

大量的實際活動也拖延了其他分冊的寫作。50年代末和60年代正是民主運動複興的時期。1864年倫敦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作為這個協會的靈魂,馬克思親自起草協會的第一個“公告”以及許多其他決議、聲明和宣言。

從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馬克思又寫了23個筆記本,共約200印張。這是繼1857—1859年手稿之後的整個《資本論》的第二個稿本。

在寫作過程中,馬克思於1862年改變了原來分冊出版的想法,決定用《資本論》作為標題,《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副標題來發表他的著作。從1863年年初起,他對手稿各部分開始進行詳細加工,用大量的新材料和新的結論加以充實。他白天在英國博物館圖書館閱讀各種書籍,夜間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