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媽媽,醒醒吧(1 / 1)

1862年裏,馬克思利用外出的機會繞道從異國回到過特裏爾,看望了越來越蒼老的媽媽。

馬克思想找份工作,無果。眼看經濟上的困難又無法在公園附近的格拉弗頓坊寬敞的住宅待下去了。這時,又突然從特裏爾傳來噩耗:“1863年11月30日,母親逝世。”

馬克思立即從倫敦趕赴特裏爾奔喪,為自己親愛的又固執了一輩子的母親流下了悲痛辛酸的淚水。

“媽媽,您醒醒吧!”馬克思還有許多話要對媽媽說啊!

為了尋求真理,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喚醒無產階級砸碎自己身上的枷鎖,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實現勞動人民自己當家做主……為此,馬克思在政治鬥爭的旋渦中流亡,與無產階級所有的敵人作鬥爭,帶領一家大小憑著精神支柱的維係,心甘情願一次次在貧困的死亡線上煎熬。

您反對孩兒的婚事,您反對孩兒由能賺錢的法律專業轉為哲學專業……這些,孩兒都使您老人家大失所望,孩兒沒有聽媽媽的話,以致媽媽白發蒼蒼之年還為孩兒的貧困流亡而抱一塊心病。

孩兒的心連自己的媽媽也難理解,一二十年來,好在有朋友的理解和接濟,好在有早醒的勞動者們支持,否則孩兒還有為媽媽奔喪的一天?

對一個全新的偉大的事業,不理解是暫時的,也是自然的。孩兒卻理解媽媽那天下父母所共有的“望子成龍”的心。可眼下孩子執著追求的事業還沒有成功,媽媽善良的勞動百姓的那份“體麵”還沒有最終討回來……然而畢竟事業在發展,革命運動有了新的起色,《資本論》第一卷的寫作也將進入衝刺階段……從中,您和大多數尚不理解兒子的心的人會從中找到圓滿的答案。

馬克思這位已45歲的頭發花白了的“孩兒”在媽媽的靈柩前靜靜地、久久地默哀,任放縱的淚水蕩滌自己負疚的心靈。

送媽媽入墓後,馬克思走訪了幾家附近的親戚,立即返回了倫敦。

盡管自己正在第二次經濟危機中,他沒有專為媽媽的遺產在家裏說上半句話,他全忘記了媽媽也有負疚孩子的地方,隻想到自己長期流亡異國他鄉欠老人家的太多、太多……

馬克思來倫敦不久,家裏人按媽媽的遺囑將馬克思應得的那份遺產寄來了倫敦。

馬克思在經濟困境中收到了母親的遺產,收到了一小筆卻沉甸甸的希望,又是收到了一份難以忍受的痛苦。母親用一生的艱苦、儉樸寄給孩兒“願鐵成鋼”的恨和愛。

親愛的卡爾,你每星期都要用海綿和肥皂洗一次澡。你喝的咖啡是怎樣弄的?是自己煮,還是怎麼的?

……祝你健康,想必聖誕節你會有什麼要求,隻要是媽媽能做到的,我都將樂於去做……

……向你致意並吻你,你永遠是我最可愛的、最好的人。

這時,馬克思又想起了在波恩大學讀書時收到的媽媽寫的信。這親切的聲音不就是母親恨和愛的叮嚀忠告嗎?

馬克思終於用母親的遺產償還了債務。並為告慰母親,用這筆錢在哈佛斯拉克小山梅特公園第一次租用了一棟寬敞、舒適、向陽的別墅——莫丹那一號別墅。

別墅裏,夜深的油燈熬得哧哧地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