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擁護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接受馬克思的命令,也通過費洛孔委員的幫助享受義勇軍的同樣的優待,他們與義勇軍大部隊活動截然相反,單個分頭行動,各人身帶的武器不是長槍、大刀,而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這樣,四百餘人悄悄地平安回到了祖國。
《共產黨宣言》第二次印刷的1000本正好於3月20日運到巴黎,和印成單行本的《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由流亡德國的工人將這批“新式武器”帶回德國,於是,“新武器”在各地工人革命運動甚至柏林的起義餘火中“炸”開了花……
《要求》根據《宣言》最後一章中向德國共產主義者提出,把《宣言》中的戰略和策略上的指示具體運用到革命創造出來的新的環境當中。
《要求》的開頭就提出這樣的口號:“全德國宣布為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國。”《要求》闡述了人民建立一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所必須實行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凡年滿21歲的人都有不受限製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發給人民代表以薪金,使工人也能出席德國人民的國會,而最重要的是代表全體人民,以便能夠用人民的武裝力量去壓倒反革命;徹底改革教育製度和司法製度,以保證每個德國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機會並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要求》提出無償地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無補償地把一切大地產收歸國有。
《要求》提出把礦井、礦山、私人銀行和一切運輸工具收歸革命民主主義國家所有。
《要求》提出“建立國家工廠,國家保證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資料,並且負責照管喪失勞動能力的人。”
……
十七條要求為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所麵臨的各種問題作出了回答。
這個綱領最後這樣極具鼓動力地呼籲:“為了德國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小農的利益,必須盡力爭取實現上述各項措施,因為隻有實現了這些措施,一直受少數人剝削並且今後還有可能受少數人壓迫的德國千百萬人民,才能爭得自己的權利和作為一切財富的生產者所應有的政權!”回國的共產主義者,受馬克思和中央委員會的委托,迅速到各地加強同盟的現有支部,創建新的支部,並在同盟地方支部的外圍成立政治性的工人聯合會。在這些工人聯合會中,他們按照《宣言》和《要求》的思想開展活動,充分利用在鬥爭中贏得的具有民主性質的自由,把為數眾多的地方性工人組織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全德意誌的工人政治組織。
馬克思組織多數流亡工人動身回國之後,從警察局長科西迪耶爾那裏領取了法國護照,馬克思和恩格斯也焦灼地離開巴黎,回到了闊別六年的祖國。
人民擁有了“新式武器”,沸騰的革命熱情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