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德國萊茵省南部摩塞爾河畔的特裏爾城。
5月初的特裏爾,景色格外迷人。這座古老的羅馬式城市,櫻桃樹搖曳著嫩綠的新果,陽光裏綻出春姑娘大膽走向成熟的信息。和風麗日,像一隻隻溫暖的手輕盈地拂過河岸的建築、山坡,撫摸著岩石間小粒的石英,於是,無植被的石山上一眨眨地發出螢光樣燦燦的光輝。
5月4日,特裏爾城布呂肯巷664號,主人神情快活焦躁。
這是37歲的特裏爾高等上訴法院的律師亨利希·馬克思先生。他父親原來也是知名的波蘭法律學家,從波蘭回到德國後就一直在這裏定居。亨利希·馬克思在走廊裏踱來踱去,這位安詳文雅的人又把耳朵緊緊地貼到臥室房門上傾聽,他要傾聽出其中的一丁點聲響的具體內容——“夜半醒來後,她也常發出這種聲音,一種人之本能的愛恨交加的聲音。這陣似乎擊鼓般的聲音,是在為孩子‘正位’?……又在忙碌著什麼?聽說是要繩子什麼的東西,找繩子?難道是……”
亨利希·馬克思聽著想著,他真忍耐不住了,連忙對著門縫小心翼翼地說:“呃,別讓繩子束縛孩子的手腳。”
“先生,你別急。還沒到那個時候,到時候你再發言。”臥室裏傳出笑聲。
“嗯,要放手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幹,走自己的路……”亨利希想。
聽說孩子還沒生下,他又直起腰,在走廊裏踱來踱去,踱到窗前,眺望星空,一輪銀盤樣的滿月從山那邊跳出,大地灑上一層銀輝,屋頂的煙囪、教堂的圓頂、高聳的鍾樓,還有那摩塞爾河上的汽船、漁舟,刹時都沐浴在靜靜的月光裏。
亨利希·馬克思已等待了幾個鍾頭,這時,焦急的心情卻被夜半窗外的月色迷住了。直到助產婦阿爾普士大娘匆匆從臥室裏跑出來,並含笑拉扯著他的衣袖,他才知道:“生了,生了,男孩,男孩!”
正是5月5日淩晨兩點鍾,亨利希·馬克思做了第二個男孩的父親。
這位猶太律師同妻子罕麗達·普列斯堡都為家中第二個男孩的平安降生而高興。他伏在床前吻她少了血色的嘴唇,吻她疲憊、憔悴的臉頰,撫平她額頭上一夜之間增多了的皺紋……
5月7日,過了“三朝”,下午4時,亨利希·馬克思到特裏爾市管理局民政事務官員處填了一張出生登記表,他在新生表的第一欄內莊重地寫上——“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