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響起,衝鋒號也吹起來,先鋒帶著士兵們繼續搭著雲梯,然而城牆上方火箭、戰石紛紛落下;城牆下方士兵一時舉起盾牌,紛紛拉弓射箭掩護。
一直到東方泛白,紅日冉冉升起,與鮮紅的大地交相輝映著,戰鼓聲、喊殺聲、慘叫聲混雜在一起,響徹四方,有增無減。
南、北城門攻城的士兵才發現,與自己混戰的人馬並不是城內的士兵,而是打著“落”字大旗。一時間西蜀士兵們人心惶惶,無論主帥如何指揮與怒吼,士兵們都是節節敗退下來。
主帥對於落九天的五萬人,也是心有餘悸,不知道自己這邊對戰的是多少人,不過就是分成三波,自己這方如果是落九天指揮,也隻能是慘敗的份。
兩邊主帥都有了同樣的想法,盡管大聲指揮著士兵進攻,然而士兵們不聽指揮,隻能順著民意,讓人通知一邊司馬大將軍,一邊撤兵。
西門處的司馬大將軍本來對於攻了大半夜還沒有攻上城門很奇怪,畢竟五萬人馬對一萬人馬,不計後果,全力以赴,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現在一聽到南北兩方麵來報,落王爺軍隊已到,埋伏在了南北兩城門處,現在南北慘敗撤兵,自己這方麵也不得不立刻撤兵了。
於是,一場本該是不攻下城池誓不罷休的血戰,最後隻剩下血戰了,最終目的卻沒有達到。司馬大將軍這邊不甘心啊,不甘心。而靖城裏卻是一陣歡慶,為再一次保衛住城池,為落王爺的奇兵援救。
然而眾人在大開城門迎接城外人馬,準備慶祝宴會時,令眾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落王爺根本沒有出現,五萬奇兵此刻也不過一萬多人了。帶領眾人的是兩個眼熟的小將,然後便是一陣唏噓。
眾人眼中有欣喜,也有慚愧。解了這次危機是兩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些暗自埋怨李總兵舍不得李家人出兵參戰的李家兩孫子:李峰、李靖。
帶著一身血腥走來的李家兩兄弟,在李總兵滿眼都是欣喜的淚水擁抱下,激動的說道:“祖父,我們完成了任務,殺敵一萬五千人,失去了七千人兄弟。”
李總兵說道:“好、好,你們做的很好,祖父很欣慰,快,進城慶功。”
另一邊還在路上的落九天,正帶著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西而行使著,根本不知道靖城裏以他的名義獲得了一場大勝利。
因為擔心靖城失守,擔心父親和兒子的安危,隨軍的副將軍李雲騎著戰馬跟在落九天身邊,一直滿臉陰雲。落九天知道他的擔心,李老將軍這個兒子親自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來到京城搬救兵,說明靖城所處的危險不言而喻。
若不是自己的記憶裏,李老將軍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還救過自己於危難,兩個人算是忘年交,而自己對他印象很好,值得相信。所以才放下一切,請命,帶著大軍急急奔赴靖城救火。
落九天在外人麵前一直就是冷酷的容顏,盡管靈魂融合之後性子中帶著溫柔,然而這兩年為了更像本尊,每次也都是麵容、言語都很冷冽,即使是關心,也如此淡薄的說道:“李兄,你帶著兩萬騎兵先行接援李老將軍!”
一路上沉默的李雲最初對於父親交代的任務與篤定本來還有疑雲,然而登門拜訪閉門謝客的落王爺時,他竟然接見自己,還即刻進宮請戰援救,已經讓自己對他十分信服了,此刻聽到落王爺如此說,更加相信,父親看人,絕對是自己望塵莫及的。
李雲想到父親的那句“大局為重,落王爺一定會前來救援!”便覺得父親對王爺是絕對信任,那麼自己也要對父親絕對信任,於是說道:“王爺,我相信父親!”
自己相信父親的眼光,更相信父親能堅守住靖城,然而對方是真真切切的十萬人馬啊,即使如此說,心中的擔憂卻依然沒有減少。
落九天難得跟這個比自己還要大十來歲、資曆和官職卻遠不如自己的將軍做出了解釋,說道:“我軍還需四日才能到,李兄先帶騎兵接援,兩日便可以達到,這樣更把握。”
李雲還要拒絕,雖然惦念父親,但是王爺的安危更加重要。然而落王爺冷著臉提出來的建議,以及他的威嚴是自己不可違逆的,於是隻好領命先行帶人離去。卻不想,他帶人離開不到半日,落九天便陷入危機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