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回:感恩英靈(2 / 2)

終於,王昭舞消除疑慮。不過,在非塢鎮籍的人、卻為塢鎮人的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人,究竟上不上塢鎮英靈碑,又犯起了踟躇!

然而,啞巴劉察覺後,就給出明確答複。意見是,把所有在戰爭中跟塢鎮人直接接觸、並肩戰鬥過的英烈的名字,全都刻上塢鎮的英靈碑!

啞巴劉打手勢通過閔鈺說道:“本來,按我的願望、本意,都想把咱全中國英烈們的名字都刻上咱塢鎮的英靈碑!說起來,那些英烈,對咱塢鎮,都有恩,恩重如山!可是,碑的大小有限啊,實在容不下那麼多的英烈的英名啊!”

啞巴劉對此也顯現出了深深的遺憾。

塢鎮的立碑盛典在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籌備、進行著。

卻由於立碑盛典意義深遠,事關重大,所以——為彰顯盛典初衷,啞巴劉早早分派專人,騎上快馬,分多路去給跟塢鎮有著這樣那樣千絲萬縷聯係的人送信兒過去,盛邀他們前來,作為盛典開始時的貴賓。

曆經周密籌備,塢鎮的英靈碑終告落成了。

於是,就在立碑盛典開始前,那些受邀的各路嘉賓,不管路途遠近,都履約守時,一應來到了。

在受邀嘉賓裏,時任德慶縣縣長的武金星跟縣公安局局長長胡春、副局長吳天龍及警員張武江、王小四還有牛小肅他們,顯得最積極,也到得最早。

這時,在武金星等人中,他們個人的婚情、家庭等問題,也皆有進展,多有收獲——

武金星已成婚。所娶妻子,卻是馬常路生前的未婚妻——姚金英。

吳天龍呢?也跟牛小肅的姐姐牛小玉順利完婚。

而胡春跟秋巧婚後,卻育有兩子——當下,他已是有兩個兒子的父親了。

那開始跟劉西戀愛過的馬翠芝,在劉西犧牲後,後來跟王小四產生戀情,並已完婚。

此時,也隻有牛小肅,還剛在德慶縣城談了個城鎮對象,目下正在熱戀之中。

卻那——早年成婚的張武江,當下,已舉家遷離塢鎮,把尚還健在的老母親跟媳婦,接進了縣城。

就在武金星等路途較近的“縣城嘉賓”來塢鎮後,其他路途較遠的嘉賓,也陸續到來了。

而且,因塢鎮立英靈碑屬謝恩盛典,是大事兒,所以,不僅受邀嘉賓個人紛紛前來,也有的還偕家眷一同前來。

令啞巴劉大為激動的——是在當年跟塢鎮人並肩戰鬥過的原八路軍獨立營營長黃東聲跟教導員楊誌,也格外賞光,雙雙來到了。

其實,這時的黃東聲跟楊誌,都已留在南方——在不同的地方,分別做了那裏的地區行署專員了。

尤其叫啞巴劉喜出望外的——還有目下早已成婚的劉閔戴跟汪馨茹夫婦,也隨黃東聲和楊誌趕了來。

卻論及工作職務、崗位,當下,閔戴在黃東聲所在地區做行署機關的秘書。而馨茹,卻在楊誌所在地區的一個縣——做了縣醫院的院長。

所以,其實,當下的閔戴跟馨茹,平素還夫妻分居兩地——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

對此,體諒他們處境、難處,黃東聲跟楊誌曾幾次通電話。都想把他們調到同一地區工作,結束他們夫妻天各一方的境況。

因為當下,在兩位地區首長看來,閔戴跟馨茹,都是戰鬥功臣——他們不管抗日打鬼子、還是南下打老蔣,都戰功顯赫。而現今——新中國成立了,天下太平了,日子漸漸好起來了,怎能再叫一對“夫妻功臣”去忍受牛郎織女之苦呢?

然而,當閔戴跟馨茹獲知此事兒後,不想,他們的態度,卻跟黃東聲和楊誌二位地方首長的想法兒大相徑庭——他們小兩口一致表示,得以革命事業為重,不能因為打過仗、立過功,就叫組織給特殊照顧!他們覺得,他們現下都還年輕,得先在幹好革命事業的前提下,再去考慮個人享受和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