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回:正義槍響(1 / 2)

公判大會會場,就設在德慶城外那個麻子夏曾夥同日軍活埋過崔青山等人的大空場子裏。

這天,時逢德慶大集,因人們早就聽說對麻子夏等案犯進行公判,所以,從德慶縣境的塢鎮、王虎席、暖店、東南塢、胡家集等鎮莊,早就彙聚齊了黑壓壓的人群。其陣勢,真就聲勢浩大,盛況空前。

有道是,美名能傳頌,臭名也遠揚啊!此時,麻子夏的罪惡和一世臭名,在德慶縣境,其實早就聲明遠播,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此時,但見公判大會的人群四周,戒備森嚴——稱之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實不為過。

由於賊匪、漢奸麻子夏案,堪稱德慶縣有史以來的第一大案,能否組織好公判大會,事關重大、意義深遠,而且非同小可!

所以,公判大會現場幾乎動用了德慶城所有的公安幹警。而且,為切實確保好公判大會秩序,不出紕漏,還特別抽調了大量基幹民兵參與其中。

所以如此,是鑒於麻子夏罪孽深重,積怨太多,樹敵麵兒甚廣,怕現場人等,一旦無法克製悲憤情緒——持槍支、鈍器等上台報仇,造成秩序大亂,影響公判大會成效。

因為此前,已早有很多人放風出來——稱在麻子夏被宣判當天、被押上台後,要一齊上台——刀割、剪絞、棍打、棒砸……非得把麻子夏碎屍萬段、弄成肉泥不可!

真就——群情激憤,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另外,由於時值建國不久,敵特分子還在四處興風作浪,伺機破壞、搗亂,妄圖東山再起——奪回日偽政權。

故而,調用如此之多警力跟基幹民兵維持現場秩序,正是基於有的放矢、防患於未然的周密考慮。目的在於,一旦發生應急、不測,現場出現泄憤及攪擾、搗亂等突發情況,以及時予以阻止,防止事態惡化,局麵失去控製。

此時,隻見公判大會主席台中央,高懸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兩側,配有多麵左右相稱的鮮豔五星紅旗。

在公判大會主席台上,除坐著負責主持的宣判人員外,縣長武金星、公安局局長胡春等縣政府領導和政府部門要員,也分坐兩側。

這時,啞巴劉身為塢鎮代鎮長,也作為特約代表,台上就坐。

在公判大會開始前,縣長武金星特別組織召開會議,強調組織紀律——要求縣政府職能部門所有個人、親屬、好友等跟麻子夏有深仇大恨人員,必須壓住怒火,克製憤恨情緒,模範執行會場紀律,不可出現任何言行過激行為——為人民群眾帶好頭。

直到抵達公判會現場,走上會台,武金星還跟胡春互遞著會心的眼神,意喻說到做到——不但自身模範執行紀律,還要隨時叮囑身邊人員,一定得保持克製。

終於,公判大會開始了。

然而,盡管事先多方做工作,奉勸到會群眾保持克製,但卻當法警把帶著手銬腳鐐的麻子夏等死刑犯押上台時,台上、台下,就倏然發生急劇的躁動。

尤其台下,宛若突發強震——隻見赤手空拳的觀眾,各個義憤填膺著,大有衝上台去教訓麻子夏等罪犯的陣勢。

就隻見——台下觀眾,有的高喝,有的怒罵,有的痛哭。

又隻見——空中,有數不勝數的義憤的拳頭,在不住揮舞。看過去,像滿目充斥著一把把鐵錘!

於是,一時間,台下群眾像決堤的潮水,擺開陣勢,就要朝台上衝湧。

幸虧預測在先,擔負維持秩序的警員跟基幹民兵,苦口婆心,好說歹說——費了好大勁兒,才好不容易說服暴怒民眾,使現場秩序漸漸趨於平靜。

其實,也不光台下,就在台上——當宣判人員讀著麻子夏罪行時,曾一直教育、叮囑別人保持克製的縣長武金星,也實在無法控製激憤情緒。隻見他怒目噴火——緊攥著已經發出聲音的拳頭,想衝向麻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