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首提交出這一份西海灣軍隊武器裝備和研發執行計劃書的時候,特區高層與武器研發組組長張祥生等人的眼睛,瞪得比牛還大。
盡管特區已經有了一定的工業、鋼鐵、機械、電子、動力與武器的技術與製造基礎,但如此龐大、複雜的涉及麵,怎不讓人目瞪口呆。
暢鵬卻指了指王昌國說道:
“關於這些裝備的資料,我已經安排人整理出來交給西海灣科技院,資料涵蓋了所有的圖紙、技術參數、指標等等,各部門必須全力配合。如果製造不出來,我可以這麼說,西海灣今天的成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不想說明太多,隻明確地告訴大家,一場巨大的戰爭不久便會到來,規模遠超於一戰,大家也可以把它當做第二次世界大戰。但願是我的大博士朋友估計和預測錯誤,否則我們沒有做好準備而一旦戰爭爆發,我們都將淪為亡國奴。話說到這,你們看著辦吧!”
不得已,盡管沒誇大事實,也需著重提醒,方能引起眾人的足夠重視。
特首的威望和至今沒有犯過錯的決策,令眾人不得不打起一萬分的精神,吩咐表示自當全力以赴。
編製極為龐大的西海灣科技院武器部門600多人立即啟動,下龍潭基地內的各機構相應全麵展開。
不同於德美完善的製造基礎,給出一個設想他們便能展開研究和製造。而西海灣的技術人員,目前最多具備模仿技能,這次包括研發與製造係列新式武器,沒幾個人心裏有底。
最大的難點在於工程師及技師們根本沒見過這些要製造的產品實物,頂多隻是一張黑白的手繪外形圖及幾張不太清晰的照片,大多產品和零配件將在研發過程中,按圖紙摸索對比,工藝和流程都非常欠缺。
好在西海灣的鋼材、金屬材料、發動機和火藥方麵,基本已達標並超越了西方的技術及成果,又有著美、德兩國在西海灣製造的,如各式武器、幾個型號的坦克等武器作對比樣品,成功的機率並不小,這也是暢鵬此時提出研發製造的原因。
他相信,從現在1924年到1934年的事件發生,十年的時間裏,足夠他去布置、去應付即將麵對的一切,這將是西海灣發展的黃金十年。
為了那一場戰爭,暢鵬要做出太多的布置與準備,西海灣還欠缺太多!
明年,經過考核分級的西海灣初中及高中畢業生有3000多人,其中1500人將派出國,而後每年都將有一定數量的畢業生被選送出國留學。
他們遍布各發達及發展中的國家。其中美日將是重點選派國,為這兩個國家將作為最主要的利益性朋友與根本化的敵人做提前準備。
設置在各國的西海灣留學管理中心,將資助、並引導他們完成學業,回來為國效力。
當然,出去之前的洗腦式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西海灣初中與高中課本裏都有不少的此類題材。
這便是寧可晚兩年才外派學生的原因,特區外派的留學生必須經過係統、係列教育,否則便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計劃留學的名額中,100多名品學兼優和體格較好的學生已提前畢業。
他們進入特種部隊進行初級訓練,與而後每年挑選並從小培養的200多名青少年學員,加入到留學生其中,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下基礎。
這些15到20歲的孩子們,十年後將是他們最得力的年齡段,他們是華夏民族的插入敵人胸膛的利刃,同時也將擔負著西海灣對他們的期望。
煌城至下龍潭方圓19公裏的區域,被劃為特區軍事禁區,外國人和非西海灣特許居民,沒有機會前往這個區域。
但不知何時,連這個地區的居民也不得隨意進入這一條公路的兩側和相關區域。公路上設置了關卡,與外界的連接部位拉上鐵絲網,駐紮煌城市的一師,將這個區域納入軍管地帶。
公路沿途多出不少分叉路口,各路口設立了崗哨,往裏幾公裏不等的地方或是山背山溝內,逐漸多了不少建築,不斷有部隊乘坐軍用卡車進進出出,這裏麵都有新建的軍事訓練營。
汽車、卡車訓練中心、坦克訓練中心、新式武器訓練中心,守備軍各部選派骨幹人員,前往各個訓練中心,進行訓練和學習新式武器的掌握及使用。
由於下龍潭區域內的地形控製和平坦地形有限,軍方便在這一地帶設立了各式的訓練中心。
訓練者被告知,訓練內容包括訓練器材的名稱都列入一級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