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算計聯軍(3 / 3)

暢鵬挑選出來的技術,本身就來自德美兩國,他們在得到這些技術資料前,或已開展前期研究,甚至某些產品的研究正遭遇瓶頸,隨著技術資料的出現,產品研究和製造進度將大大改觀。

如所提供的技術資料在德美兩國專家家和工程師眼裏具有可能或可行性,交易便能成功。

暢鵬不會將存儲器中其他的那些跨時代的產品和資料拿出來,比如說電腦、導彈等等,當科技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和積累,誰也做不了。

德美兩國清楚地知道一窮二白的西海灣特區完全無製造能力,他們從條款中看出西海灣需要建立工業基礎,從索要設備設施和人員培訓等便能認證。

一旦西海灣具備了能力便沒有他們什麼事了,但又不能不答應,自然得攬下研製和製造這些個重活路了,不但得幹,還得抓緊時間搶先機。

這些高端技術資料,其價值不可估量,他們絕不希望這些技術流向他國。所以,盡管暢鵬提出的條件與要求,表麵上很苛刻,但對於一個國家,特別是德美兩國這兩個很特別的國家,哪怕要求再高、再多一些,兩國也會全盤接受。

第一份隻透露產品數據、部分圖紙和技術資料目錄,交由德美兩國科技、國防部門組織各個領域的相關人士進行評估和審核。

真的假不了,經過短期快速的核查,他們震驚了,迫不及待地告誡政府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都必須弄到手。

這些高科技能打破與他國彼此間的技術和裝備平衡,無論政客還是資本家都迫切的需要。

兩國政府及科技人員不明白如此而數量眾多的高端技術,怎麼會由落後的華夏掌握,華夏人怎麼得來的?難以置信華夏人擁有如此的高端技術。

由此,德美兩國的情報部門不斷派遣人員進入西海灣特區,展開調查、研究原因,但得到的總是幾個字:

“難以查明”!

德美兩國成立專業機構,針對西海灣特區各部門的領導人、特別是對特首王暢鵬進行調查。無根無底,何以著手,麵對這個迷,德美兩國越搞越迷茫,時間一長不了了之。

在美利堅、德意誌的參議手拿資料離開之前,暢鵬還分別對他們說出這麼一段話:

“如果這些資料流落到英法等國手中,美利堅將不可能超過英格蘭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如果這些資料讓英法意比等國獲得,德意誌將永遠失去崛起的可能!”

對於曆史的發展和走向,沒有人會比暢鵬清楚,這兩句話絕對是對症下藥,一招打到兩國的命門,暢鵬不愁他們不上套,吃定了他們。

對美國而言,咱要的是錢,財大氣粗的暴發戶和資本市場不缺這點‘小錢’。至於技術、設備和人員則是順勢而為,不要白不要。德國便有西海灣需要的所有東西,隻要你給錢就行。

相對德國而言,暢鵬給出的則是‘瞌睡遇著枕頭’!

一戰後德國經濟崩潰形成大量包括人才的流失,四國聯合派駐的監督機構卡死了德國的軍備和武器研究、製造,大量的工人失業,工業設備荒廢。。。

條款中便是西海灣能提供場地讓他們開展武器升級和製造,德國便樂翻天了,何況還有需求的技術與勞務輸出及收入,西海灣所要的設備和物資如同廢品,想賣還賣不出去。

好一般心思,對於德美兩國,暢鵬做到了‘雙贏、多贏、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