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回各家,各管各媽
下午,黃蕊拿著從菜市場買來的肉餡和韭菜,到公婆家去包餃子。今天孩子下午放假,晚上能過來一起吃頓團圓飯。黃蕊的手裏有一張時間表,周一、三、五回父母家吃飯;周二回公婆家吃飯;周四孩子晚上補課,隨便糊弄;周六日孩子補課,公婆來家裏吃飯。
公公正在沙發上翻弄自己的養生書。《養生藥膳》、《長壽保健經》、《蔬菜療法》、《延年益壽幹果療法》擺了一大堆。“年紀大了,關心別人少了,關心自己多了。”公公撓了撓頭皮,怎麼才能後顧無憂,這事兒有點難。
“爸,你今天走了幾圈?”黃蕊大聲問耳聾的公公,公公和婆婆卻開始講昨天收看的電視節目。
公婆在平時很關注養老的問題。40歲上有了一個獨子,如今公公已經75歲了。“我們孩子少,不像別人家四五個孩子可以輪班倒。走不動、爬不動,住院怎麼辦?兒女多的拉屎拉尿有人伺候,我就一個兒子,他倆熬不住了怎麼辦?”
為了避免給孩子添羅亂,公公和婆婆每天早、中、晚各散步一次,注意飲食,每天還要喝自己用山楂、菊花、枸杞、薑片配製的茶飲。
黃蕊最近兩年特別怕父母生病。有點小病就趕緊查,每年都催促老人必須體檢。體檢套餐1200元,再加上腫瘤排查費用更高。但是黃蕊從來不覺得心疼。“有一點問題,這個平衡就打破了。”
2011年秋天,公公和婆婆周末去黃蕊家裏看孫女。兩位老人乘坐的14路公交車在拐彎的時候被一輛大貨車直接撞中。兩位老人連同其他乘客一起被120救護車送到了醫院,婆婆的腰扭傷了,公公的胳膊和腿全都淤青了。
在醫院觀察了一周,黃蕊每天都陪著老人輸液2~3瓶。男女還不在一個病房,黃蕊還得來回跑。每天晚上,黃蕊和老公都把父母接回家。“在醫院住,真的陪不起。”
最怕的是雙方老人都有問題。黃蕊的父親1998年出過一次車禍,之後記憶力嚴重減退,眼睛看什麼都是重影的。這些年照顧,離了黃蕊也不行。“有事兒了,隻能分頭行動。各回各家,各管各媽了。”每到這個時候,黃蕊隻能埋怨自己為什麼是獨生子女。
黃蕊的同學和朋友大多是1979年遼寧省第一年實行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互相交流到父母的問題,大家說的都是:“不敢想,一旦一方父母出了問題,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黃蕊的一個女同學,最近瘋狂地打電話問所有朋友有沒有合適的看護介紹。女同學的父親突發腦出血,半身不遂,行動不便。她的母親一個人搬不動身材高大的父親,而女同學的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初次手術,女同學已經請假一個月,陪父親在北京治病。兩個月後,術後效果不理想,醫院建議再次手術。黃蕊說,女同學和丈夫夫妻感情一般,遇到了父親生病,兩個人的關係更僵了。
“我現在每天督促雙方父母鍛煉身體。他們身體好了,就是給我們攢錢和時間。”
黃蕊和她的同學們有家有孩子後基本不再聚會。平時聊天的也就是三兩好友。從朋友的口中,黃蕊總是能聽到哪些同學的父母又得病了,兩口子陪在醫院裏,孩子都沒人管。每天,黃蕊和她的朋友們的生活軌跡基本相同:晚上九點,孩子睡覺後,洗幾件換下來的衣服,十點多上一會兒網看電視劇。因為時間太緊,他們總是趕不上電視台晚上八九點鍾的黃金段。
“在視頻上看一兩集《心術》,然後睡覺,這是一天中最輕鬆的時候了。”拍了拍枕頭,黃蕊長舒了一口氣。
黃蕊今年33歲了,再過十年,孩子該上大學,父母們年齡更大。十年後的每一天,什麼時候是她最輕鬆的時候呢?
(稿件來源:《中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