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家庭的一天
媒體·評
作者:楊洋
早晨六點,黃蕊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在廚房煮著稀飯。想起自己10歲的女兒,黃蕊皺起了眉頭。“現在的孩子心眼太多,會糊弄。”昨晚9點,學校老師發來短信,黃蕊才知道老師留了兩張卷子,要求家長督促完成。在黃蕊的逼問下,女兒把偷藏的卷子上繳。“那卷子做的啊,錯了一大片。她爸急眼了,摳到11點,才算完成。”
送完孩子,黃蕊給爸媽打了個電話,告之不回去吃飯了。今天,她要到公婆家為老人包餃子。
1979年出生的黃蕊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下有一個孩子,上有四個老人,是典型的“421”家庭。黃蕊小的時候覺得獨生子女好,有人疼,結婚之後才發現,兩個人要照顧四位老人。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負擔越來越重了。”
提前透支的生活
今天是還款日,黃蕊和老公約定中午一起去還信用卡。每個月5000元的額度,黃蕊會找人提前套現,隻需要給對方百分之一的手續費。因為在銀行工作,黃蕊精心地計算著日子,這樣,她的還款周期最長可以達到50天。“沒辦法,孩子、老人都需要錢,現在是羅鍋上山,前(錢)緊。”
雞蛋5元一斤,豬肉11元一斤,青椒2元,黃瓜3元,“還是夏天這時候的價格。”公婆、爸媽再加上黃蕊家的三口人,粗茶淡飯,一個月也需要二千多。孩子需要長身體,老人需要補營養,年紀大了隔三差五就得吃藥,總之,處處都要花錢。
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算中上等水平,黃蕊給她報了作文班、口才班、英語班,還請了每周一次的家教。“沒辦法,全部孩子都在補,不補不行啊。”僅僅孩子補課一項,每月消費620元。
“10歲了,知道美了,買衣服認牌子。學校的孩子都穿小阿迪啊,小耐克啊,開始攀比了。”黃蕊很少滿足女兒要名牌的要求,“長太快,買衣服,穿不了幾天。”
黃蕊在中信銀行做客戶經理,是合同製。每月工資2300元。掙到這份工資,需要完成日均1200萬的儲蓄額度。黃蕊要常年在外聯係客戶,過年過節給客戶送小禮物,還要陪重點客戶的老總和財務經理吃飯。“幹得好的客戶經理基本不著家了。陪吃陪喝就差陪睡了。”
黃蕊隻能當那種幹得不太好的員工。她有時候會偷偷接送孩子,或者回家看看老人。完不成任務會被倒扣工資,一個月警告,二個月通報,三個月完不成就要走人回家了。黃蕊在考慮換一份工作,可是工作哪裏那麼好找呢。
黃蕊的老公是自己的初中同學。職高畢業後到處打工。做過銀行的安保,也押送過油罐車。油罐車超載躲警察,晚上跑夜車,白天便在車底下鋪上大衣或者紙殼睡上一覺。每次老公回來都埋埋汰汰,瀝青幹在油罐裏,黃蕊的老公要鑽到罐裏把瀝青鏟出來。刺鼻的氣味,“熏得直迷糊。”就這樣,黃蕊的老公每個月能賺到一千多元。男人嫌太少,總是張羅著單幹。
最近,黃蕊老公開始買賣二手車。將事故車收上來,進行修理和組裝再賣出去。賺的錢是不定量的。
家裏的用度加上資金周轉,黃蕊基本月光。公婆每月退休工資一千多,黃蕊沒開口要過。“我告訴他們,自己夠生活就行,別勒著,也不讓他們給我們攢錢了。”
黃蕊的父母是下崗買斷雙職工。近三十年的工齡,隻能按照每年360元的標準買斷工齡。每個人拿了一萬多的工齡錢,從此和企業沒有任何關係。要想得到養老金,就得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黃蕊的父親還有三年退休,他每年要自己繳納3211.2元的養老保險和810元的醫療保險。因為都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60歲退休以後,他隻能拿到最低標準的退休工資。
黃蕊不想父母發愁,她一直想著,擠一擠,把最後三年的保險替父親繳上。她要在生活費裏,再節省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