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共和製(1 / 2)

這時沒有人能夠體會到楊信心中的感動,這一次他算是知道了什麼叫做以德報怨,他在心中發誓,這輩子一定會對朱溫忠心耿耿,雖然他現在不過隻是一個校尉,但幾乎是可以預見的,既然朱溫可以如此對他,他的前途就絕對不會隻是一個校尉這麼簡單。

這一刻,淚水打濕了他的臉龐,他也渾然不覺。

楊信母子二人抱頭痛哭,楊師厚也覺得眼眶有些濕潤,他悄悄的退了出來,他還要進宮見皇上呢。

在楊師厚來到皇宮的時候,朱溫正在紫宸殿裏和王檀閑聊,朱溫聽說楊師厚求見,急忙道:“快傳他進來,哪裏這麼多規矩?都是自己人,搞那麼多繁文縟節做什麼?”

王檀笑道:“不然,現在您是天子,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可不能像以前那樣了。”

朱溫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隻是在心裏歎息了一聲,現在做了皇上,恐怕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跟那些將士們稱兄道弟了。

楊師厚進來之後,先行了大禮,朱溫笑道:“你看看,我剛說過別弄那麼多的繁文縟節,楊將軍就來這一套,這不是誠心給我抬杠嗎?”

楊師厚笑道:“再怎麼說,規矩不能變,如今您是天子,任何人見了您都得下跪。”

朱溫笑道:“要不我明天下旨,以後所有人無論官民,都免去跪拜的禮節,任何人都不用再行跪拜之禮。”

楊師厚正色道:“不可,這成什麼樣子了?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沒有了規矩,沒有了尊卑,天下豈不亂了套了?”

朱溫也正色道:“天子是人,做官的是人,百姓也是人,任何人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沒有人比其他人高人一等,也不應該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們都是窮苦人出身,都知道作為窮人的苦,難道現在我們打下了天下,就要高人一等嗎?”

楊師厚和王檀兩人也都是窮苦人出身,兩人都是孤兒,楊師厚是被叔叔一手帶大的,而王檀卻是被“關中秀才”趙璋帶大的。兩人都是自幼飄零江湖,雖然現在年紀輕輕就成為朱溫的愛將,但幼年時的苦已經深深的印在了他們的心中。他們當然不會忘記,所以將心比心,他們也不會希望其他跟自己當年一樣的百姓再做那些沒有絲毫地位的人。

兩人見朱溫的神情不像作偽,雙雙跪下道:“陛下體恤百姓,實乃萬民之福,隻是這種事情不是我們這些武將所能過問的,應該讓眾位大臣們商議才是,不過這種事情想來也不是一時半刻所能夠推行的下去的,畢竟這都是千百年來形成的規矩,豈是一時半刻所能夠改變的了的?”

朱溫笑道:“你還說,你們兩個首先就遵守不了,這不,怎麼說這話又跪了下來了?”

楊師厚和王檀對視一眼,相對苦笑,現在朱溫是天子,天威難測,雖然朱溫說的不錯,可他們可不敢妄自尊大,萬一被哪些言官參上一本,說一句目無天子,到時候自己兩人哭都沒地方哭去。

朱溫也知道這些事情都是千年來的陋習,一時半刻想改哪裏改的過來,隻能隨他們了,慢慢來也就是了。如今的首要任務是富國強兵,先讓百姓們都能夠溫飽,還要防備各地的藩鎮有什麼異動,還要防著李克用和契丹人南下。

現在天下剛剛穩定下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戰亂,很多田地都已經荒蕪,朱溫已經下旨讓各地的官員招撫流民開荒屯田,特別是北方那些受兵災嚴重的地方,尤其是盧龍鎮還有河東、雁門等地,這些地方向來就是盜匪猖獗的地方,更何況劉仁恭和李克用兩個殘暴的家夥對兩地的百姓搜刮了這麼多年,兩地的百姓不餓死算是幸運的了。

朱溫已經下旨把原來的樞密院該為崇政院,並任命敬翔為崇政使。本來樞密院主要管理軍事方麵的事情,和中書省這個管理政事的衙門一文一武,並稱二府。

現在的崇政院也是管理軍事,敬翔雖然不是武將,可這些年來一直居中策應,也算是一位運籌帷幄的儒將了,雖然他對吏治和其他事情的處理更加在行,可朱溫知道,崇政院這種位置必須要有信得過的人來擔任。說白了崇政院就是軍事委員會,敬翔這個崇政院使其實就是軍委的一把手,這個位置如果不讓信得過的人來擔任,朱溫哪裏能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