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朱溫的關係,這種宦官專權的事情徹底的退出了李唐的曆史舞台。
另外,朱溫還派了心腹謀士李振坐鎮長安,甚至兩位宰相都要聽從李振的號令,一時間長安城中風聲鶴起,各部官員的任免甚至是生死都操縱在李振的手中,一時間李振在長安的官場上被起了一個綽號,叫做“唐室鴟梟”,“鴟梟”就是貓頭鷹,相傳人快要死的時候就會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在那是被認為是一種不祥之鳥。
朱溫聽到這一個傳聞之後也不過是一笑置之,李振這人有謀略,手腕也比較硬,做事幹淨利落,不免得罪這些庸碌之輩,在朱溫看來,長安的這些文武百官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根本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如果他們真的是什麼忠臣良將的話,恐怕李唐王朝也不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朱溫讓吳標在他手下收羅的那些技術型人才中挑出了一些懂得開礦和地質勘探的人才,讓他們到雲州(大同)一代勘探煤礦,朱溫記得大同附近應該有很大的煤炭儲藏量,山西煤礦雖然很多,也沒有必要全部開采,先開采一部分,夠用就行,如果開采的過多,反倒容易讓煤炭價格持續下滑,得不償失。
另外朱溫還開始研究發電機,並請來了幾個懂得一些物理知識的幫手來,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終於大功告成,當朱溫把一盞盞燈泡安裝在梁王的王府中的時候,一幫妻妾都不知道這個玻璃罩子是什麼東西,等到天黑,朱溫把發電機發動起來,燈泡緩緩發亮,直到發出刺眼的光芒,一盞不起眼的電燈的亮度能抵得上十餘支牛油巨燭。
這一下王府中算是炸了鍋了,一個個都誇獎王爺聰明絕頂,竟然能夠弄出這麼好的東西來,可用來發電的發動機暫時是用兩頭毛驢來拉的,毛驢的速度有限,所以發出的電量也隻能用來照明,做其他的事情根本不夠用。
不過這已經讓張小惠、黃穎、韋鳳他們幾個高興萬分了,對於他們來說,丈夫在外麵征戰四方能夠打下多大的地盤她們並不是很關心,他們最關心的是丈夫這個人能給她們帶來多少驚喜,多少快樂,這些她們能夠看得到的東西才是真的。
黃穎也已經習慣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家中有數百人的仆役、丫鬟、小廝、家將、甚至是專門的奶媽,這些人幾乎把她們伺候的頭頭是道,幾乎任何事情都不用她們操心,吳福這個老管家雖然年紀已經六十多歲,可由於日子過的滋潤,也越發顯得年輕了起來。
而王府中的幾位夫人也從來沒有把吳福當做下人來看待,畢竟他是朱友寧和朱友倫的外公,是以王府中時常的家宴也讓吳福這個名義上的管家一起參加。吳福是個閑不住的人,用他的話說就是如果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做的話,恐怕他根本不可能活到現在這個年紀。
這一點朱溫很能理解,有時候人一旦閑下來就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疾病找上來,可一旦忙碌起來,所有的疾病仿佛都會離自己而去,這就是人的一種心理上的作用,朱溫把這種心理稱之為“犯賤”,朱溫說人就是這種犯賤的命,有安逸日子都不喜歡過,總是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即便是什麼都得到了,還是要不停的忙碌,仿佛不這樣就無法證明自己生存的價值一樣。
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犯賤”,人類才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文明,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新奇事物被研製出來,人類社會才能夠一步步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朱溫同樣是這種閑不下來的人,他也想在家裏多陪陪妻兒,可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東都洛陽的皇宮已經修複的差不多了,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朱溫就會讓李曄遷都洛陽,洛陽距離汴梁相對來說比較近,也便於朱溫對朝廷的控製。
至於朝中會不會有人反對,這不是朱溫所要考慮的問題,李唐王朝的沒落已經是必然的了,必將有一個新的朝代來替代腐朽的李唐王朝,而從今天的局勢來看,朱溫無疑是最佳的人選,無論是淮南的楊行密,還是兩浙的錢鏐,或者是蜀中的王建,他們都沒有與朱溫抗衡的能力,能夠自保就已經是萬幸了。
他們看到朱溫挾天子以令天下,可他們不敢反對,因為他們看到了比他們實力更強的李克用的下場,他們知道,他們沒有那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