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在雁門關待了十天,留了五千人馬駐雁門關,由於李克用剛剛撤離,為了防止李克用的反攻,朱溫決定讓張歸厚坐鎮雁門關,並留下了三門榴彈炮,還有一百多發爆破彈。其實爆破彈,並跟張歸厚說等用於對付野戰中的敵人用的殺傷彈研製出來後,就盡快送一批過來,這一百多發爆破彈不過是起威懾作用而已,真正對付攻城的敵軍,這種爆破彈能夠起到的殺傷作用並不是很大,主要作用就是威懾。
朱溫和氏叔琮、丁會等人領著大軍先回晉陽,河東、河中、同州這些地方組成了整個後世的山西省,而山西的煤炭儲藏量幾乎占據了整個中國的四成,有了這麼大的煤炭資源,就可以讓全國的百姓在冬天擺脫寒冷,就可以在以後的各種工業發展中擁有充足的燃料。
可是朱溫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唐昭宗李曄剛剛回到長安,據現在擔任右仆射的張浚傳來的消息說,李曄正在準備招募禁軍。李曄招募禁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事實證明李曄每次招募的禁軍都不過是一個笑話,遇見真正的戰鬥時這些禁軍往往不堪一擊,無論是在李茂貞和王行逾麵前,還是在李克用麵前都是不堪一擊。
現在李茂貞、王行逾、李克用,他們都已經成為了曆史,永遠的退出了中原的曆史舞台,北方除了成德鎮的王鎔和幽州盧龍鎮的劉仁恭,還有那個不識時務的王師範之外,可以說都在朱溫的控製之下。
朱溫不可能再讓李曄落入別人的手中,李曄就像是一個奇貨,每一個藩鎮都想把他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不管是以前的朱玫,李昌符,還是後來的李茂貞、韓建、王行逾、李克用,他們都最終走向了失敗,說到底,他們都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而出手最晚的朱溫才是這場爭奪的最後贏家。
李茂貞現在已經在家中賦閑,沒事的時候種種花,溜溜鳥,也算是自得其樂,韓建在去忠武軍上任的路上被“流寇”襲擊,當場身亡,包括他身邊的隨從無一幸免。朱溫上表長安的唐昭宗李曄,為表示韓建多年來“為國效忠”的功勞,追贈他為太師。
年紀輕輕的原河中節度使王珂被朱溫送到汴梁“頤養天年”,他知道,朱溫沒有殺他已經是給足了他麵子,他當然知道李罕之和韓建的下場,也知道他們為何會在上任的途中遭遇“流寇”,這本身就不是什麼秘密,是明眼人都能夠輕易的看的出來。
夏魯奇由於兩次扮演盜匪的成功,最終被朱溫留在了身邊,擔任親軍左都將,統領一千親軍,與右都將張歸弁一起負責朱溫的安全。
朱溫又舉薦自己的侄兒朱友倫為金吾衛大將軍,統領長安皇宮內的禁軍,氏叔琮為京兆尹(也就是唐都長安的市長),張浚複相,以兵部尚書、右仆射兼任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崔胤則是禮部尚書、左仆射兼任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兩位宰相都是朱溫的耳目,所以說整個長安幾乎已經都在朱溫的控製之下。
朝廷發布什麼政令,兩位宰相都要先請示朱溫,隻有朱溫點頭,他們才敢拿去象征性的讓李曄這個天子看一下,之後就付諸實施,可以說整個朝政已經把持在朱溫的手中,包括作為皇上的李曄的飲食起居的花費都需要朱溫點頭。
為了預防宦官專權的事情再度發生,朱溫下令把宮中的太監全部趕出皇宮,本來崔胤是想殺了他們的,可朱溫不想造太大的殺孽,就讓他們自謀生路去了。可這些太監大多沒有什麼親人,加上平時自持在皇上身邊辦事,甚至對百官都不怎麼尊敬,所以這些太監出了皇宮之後生存的空間會非常狹小,恐怕真正能夠生存下去的人不會超過三成。
可這些已經都不是朱溫所能夠考慮的範圍了,朱溫要做的事情還太多,這些事情他是交給崔胤去辦的,除了不讓崔胤殺他們之外,其他的就讓崔胤看著安排就行。
那些太監在被趕出宮的時候,一個個哭天喊地,本來他們一個個都頗有些積蓄,但大都被崔胤以各種罪名罰沒,最後能夠帶出宮去的寥寥無幾,實際上這些太監在被趕出宮之後,生活很是淒涼,不但不被那些做官的看得起,就連普通百姓也不把他們當人看,數千名太監成為了社會最底層的人,很多官宦人家甚至是富商大賈都不敢雇傭他們做小廝或者是奴仆,因為他們都知道宰相崔胤對跟太監有過節,不直接殺了他們已經算是給他們麵子了。
宮中隻留了二十來個老實巴交的太監負責皇上李曄的飲食起居,作為皇帝的李曄幾次被宦官囚禁,內心對太監也沒有什麼好感,但見崔胤如此大張旗鼓的把宮中的太監一股腦的都趕出皇宮,心裏還是有些憤怒,長久以來的南北司對立的局麵徹底瓦解。在唐代曆史上宦官曾一度把持朝政,甚至皇上的廢立都有太監來決定,這也就是為什麼楊複恭曾說天子是自己的門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