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陰陵夜月(2 / 2)

黃穎見虞姬墓如此蕭條破敗,不禁一陣唏噓,歎道:“虞姬豔名遠播,當年更是深受項王寵愛,豈料她的香塚竟然蕭條至此,真讓人不得不感歎世事滄桑。”

朱溫也感慨道:“無論王侯將相也好、傾國紅顏也罷,死後都不過隻是一堆黃土,沒有任何分別,千百年之後,又有幾人會記得他們當年的豐功偉績?又有幾人會記得她們當年的靚麗英姿?”

黃穎忽然道:“如果我是當年的虞姬,我就不會自盡,我會跟心愛的人並肩作戰,並勸他回江東卷土重來,如果那樣的話,曆史會不會重寫?”

朱溫苦笑道:“曆史就是曆史,曆史不存在假設,曆史既然發展成那樣,定然有其必然性。當年項羽的失敗並非一時之失,而是項羽自身的因數居多,項羽雖自稱英雄,後世也多稱讚頌揚之詞,可項羽應該是那種可以打天下而不會治天下的人。他性格粗暴,剛愎自用,疑心頗重,早在當年灞上的‘鴻門宴’之時就已經埋下了他失敗的種子。”

黃穎笑道:“你剛才還說項羽是英雄的,怎麼現在又說他才種種不是?豈不前後矛盾?”

朱溫道:“在戰場上作為一代名將,項羽堪稱英雄,可在國家治理上作為一國之君,他就隻能算是一個昏庸的暴君了。這也就是他最後兵敗身亡的主要原因,就算是他真的回了江東,憑他的性格也未必真的能夠卷土重來。”

黃穎笑道:“三哥文采絕佳,難道不曾聽過杜牧的那首《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都說如果項羽過江東的話,就有卷土重來的希望,難道老杜說的是錯的?”

朱溫笑道:“那不過是一首詩而已,我更喜歡這一首詩的意境:‘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這首詩應該更真實一些。”這首詩出自宋代王安石之手,王安石的文筆向來辛辣冷峻,卻往往能夠一針見血,王安石是朱溫最欣賞的詩人之一。

黃穎臉上現出了極度敬佩的神色,反複回味著這首詩的意境,越回味越感覺韻味無窮,他還以為這首詩又是朱溫即興的作品,當然佩服之至。

黃穎心道:“真沒想到,三哥的文采竟然這麼好,真不知道他是如何練出來的。”

朱溫見黃穎沉吟不語,道:“穎兒,你在想什麼?”

黃穎從沉思中回到現實,笑道:“我在想你剛才的那首詩呀!你是我見過的人中文采最好的一個,看來我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嘛!”

朱溫心裏一陣汗,心想:“這次你還真的看走眼了,我哪裏有什麼文采呀!隻不過腦中記了一些名家的作品而已。”

黃穎忽然道:“三哥,這虞姬雖然已經仙逝多年,可畢竟也曾經是風華絕代的美女,她的墳上竟然連一句題詩都沒有,也許再過些年,人們會再也想不起來她是誰了。三哥你文采這麼好,不如你為虞姬題首詩好了,也好讓後人明白這裏是一代奇女子虞姬之墓。”

朱溫心中一陣發虛,心道:“你這不是難為我嗎?我哪裏會寫什麼詩呀?讓我背兩首詩還差不多。”可他看到黃穎期待的眼神,又不好說出自己根本不會寫詩的話,其實就是他說自己根本不會寫詩,黃穎也不會相信。

朱溫正在為難的時候,忽然腦中靈光一閃,想起自己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曾經看過一些關於垓下古戰場的介紹,裏邊曾經提到過虞姬墓,也提到過墓碑上的題詞。他腦中依稀還記得,隻是想不起來是哪個寫的。好像碑上還有一幅對聯。

朱溫拔出佩劍,雲劍如風,在墓碑上刻下了那首《虞美人》詞:“楚歌聲逐愁雲起,夜帳明燈裏,振衣獻舞拭龍泉,拚取一腔熱血灑君前。顧騅無語軍情變,似雪刀光亂。桃花片片墮東風,化作源頭芳草淚絲紅。”接著又刻下了那幅對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塚向黃昏。”

此時朱溫內力已經有了相當的火候,長劍到處,石屑紛飛,隻片刻功夫,一首詞一幅聯已經刻就。字跡龍飛鳳舞,蒼勁有力,頗有些銀鉤鐵劃的味道。隻是朱溫寫慣了簡體字,是以這也就成為了在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塊簡體石刻。

直到若幹年後,這塊碑雖然沒有保存下來,但這首詞和這首對聯卻一直流傳了下去,成為千古佳句。不過因為朱溫沒有留名,是以這首詞和對聯的作者是誰,也就成了一個迷,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