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在為北伐不停的做著準備,當然大唐王朝也沒有閑著。首先有著使相身份兼荊南節度使、南麵行營都統的王鐸,舉薦泰寧軍節度使李係為南麵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統領五萬精兵屯潭州(今長沙),以阻黃巢北上之路。
李係是大唐名將李晟的曾孫,李晟乃唐德宗年間的名將,智勇雙全,屢建奇功,人稱“萬人敵”,被譽為中唐時期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李係既然是名將之後,應該也有兩把刷子,
盧攜奏請調鎮海軍節度使高駢為淮南節度使,駐守淮南重鎮揚州,把守長江天險;高駢還兼江南諸道鹽鐵轉運使使,統領江南財政大權。
以涇原節度使周寶為鎮海軍節度使,周寶無大才,這才讓董昌和錢鏐二人在杭州得以發展壯大,到最後弄得周寶都無力製?,這是後話。
盧攜還舉薦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劉巨容為山南東道節度使,鎮守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襄陽。
任命緇州刺史、天平軍節度使留後曹全晸為南麵行營招討副使,率領本部兵馬萬餘人屯兵荊襄之間,協助王鐸、劉巨容、高駢等人製?黃巢。
看上去很像是給黃巢布下了天羅地網,等候黃巢北上。這也說明大唐王朝這時才真正的把黃巢當成了心腹大患。
這時的黃巢已經大概占領了整個嶺南地區,嶺南多山地,易守難攻,而且林南物產豐富百姓富庶。本來是很好的義軍根據地,他們完全可以在這裏發展壯大。如果不是因為義軍實在無法適應嶺南的濕熱氣候,曆史完全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黃巢等人眼看著老兄弟們一個個的病倒,一個個的在痛苦中離世,卻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他們卻毫無辦法,所以隻能選擇北上,再一次和大唐王朝正麵交鋒。
朱溫不禁想到了後來的孫中山,他同樣是顛沛流離多年後在廣州建立了政權,也同樣是來過一次大規模的北伐戰爭,可結果呢?會不會也是一樣?朱溫不知道,他現在仿佛已經不知道現在自己是生活在現實中,還是生活在夢境裏,在這個紛亂的時代,自己真的能創造奇跡嗎?
想想曆史上的朱溫,在起義後期投靠了大唐王朝,並一路青雲直上,在諸多的諸侯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原的霸主,卻被後世所唾罵。可再想想黃巢父女對自己的恩情,自己又如何會真的背棄對自己那麼好的恩師?更何況還有一個不讓須眉的潑辣美女黃穎夾在中間,自己怎麼會選擇投靠朝廷?看來曆史一定會違背他原來的軌道,向未知的明天前進。
乾符六年十月,黃巢自稱“義軍百萬都統”,悉數大唐王朝官員的罪狀,準備揮師北上。
黃巢的大軍在桂州的湘江邊上集結,大軍放棄嶺南,乘船沿湘江曲折北上,經全州、永州、?州(今?陽)、等地直抵大唐的軍事重鎮潭州(今長沙),潭州駐守著李係的五萬精兵還有從周邊臨時招募來的萬餘民團,可說是兵強馬壯。
黃巢一路北上,所過州縣守軍無不望風而遁,一路勢如破竹,士氣空前高漲。
黃巢鑒於朱溫在攻打廣州時所表現出來的手段,又重新啟用朱溫,把張言代管的軍隊依舊還給朱溫,讓朱溫全力攻打潭州。尚讓、孟楷、黃揆、黃思鄴、胡真、葛從周等人各自帶領本部人馬全力給予配合,不得有絲毫怠慢,違令者斬!
尚讓和孟楷雖然不忿,可軍令畢竟是軍令,如今的黃巢也已經不再是曾經要看他們兩人的臉色行事的黃巢了。不說黃巢自己的心腹軍隊,就黃揆和黃思鄴兩人加上朱溫的軍隊都穩穩的蓋過了尚讓和孟楷的嫡係軍隊,實力就代表著權力,何況黃巢本就是他們公舉的黃王,他們也沒有理由違背黃巢的軍事部署。
城中的李係雖是名將之後,說起兵法謀略之類也是頭頭是道,武藝也堪稱精絕,可他哪裏真正的見過如此大的戰爭場麵?看到城外一眼望不到邊的義軍,心裏先自有了怯意,哪裏敢出城迎戰?隻盼望著可以據守堅城,靜候援軍到來。
可朱溫哪裏會給他守城的機會?經過上次在廣州城血一般的教訓,他也已經不再是那個婦人之仁的朱溫了。朱溫接到黃巢的命令,直接用投石車投出大號的“炮彈”,炸開了潭州的南城門,義軍蜂擁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