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崔平略帶哽咽的敘述,我仿佛就是崔嘉身邊的一個人,往事悠悠重現:
始皇帝二十八年,向海外派出了徐福、崔嘉兩路海上使團,名為求仙,實為開疆擴土,遠播大秦天威。
典屬國一職,專司海外夷事,秦朝對此職相當的看重,任此職者,被允許佩戴銀印、青色服飾,這是僅次於朝中一品大臣的待遇,非練達忠貞之士不會輕易授予。
此次的差事,可以說非崔嘉莫數,而那徐福並無此身份,可見雄才大略的始皇帝,是把東南海洋的經略放在了更重要地位。
帝命難違,崔嘉攜上即將臨盆的妻子,帶齊了二百軍士,及護軍都尉白荊,大船三艘,旌旗招展,即刻起程。
說不盡一路之上風雨坎坷,驚濤駭浪,崔嘉一路之上,遍訪東南小國,所到之處,將大秦天威廣布。而妻子也在船上生下了一位可愛小女,天氣晴朗之時,一家三口迎風眺望,無邊無際的大海,前途似乎無限光明。
但是一年之後,一個機緣巧合的發現,像是冥冥中的注定,改寫了他們一家的命運。
他們在遠離大陸的東南島嶼群中,發現了一處荒無人煙的小島,這裏不見一個人,叢林密布,雷雨無常,隻有成群的野猿在樹端跳躍。
本想隻做稍事休整,繼續趕路,但是,就在他們下得船來,坐到灘邊的時候,手中的細紗,在陽光下閃爍著金燦燦的光芒,金子。
軍士們興奮起來,白荊似乎更甚,他們沿著山路攀登,原來山石之中,此物更多,俯拾皆是。
細想此次的行程也已經年,皇帝的使命也完成得不錯,若是臨回再捎回去兩船黃金,豈不是錦上添花?
於是,他們停了下來。
並由崔嘉親自畫好一幅海圖,詳具達瑙、錫海形勢、航行線路,由信鴿一隻,飛鴿送回大秦。
叢此每日裏,崔嘉率領手下人等,各處挖洞淘金,並命船上工匠鑿石壘灶,將散碎金塊融鑄成規格統一的金磚,並找到了一處隱秘的山洞,用於貯藏,計劃著攢夠了數量即升帆起程。
近一年的時間之中,他們沒有再去漂泊,專心於此。妻子自從省去了海上漂蕩、風吹雨淋,再加上每日裏逗弄小女玩耍,更兼歸期就在眼前,心情著實不錯,臉上也漸漸恢複了往日的豐韻。
但是,就在崔嘉召集人們,商量回程的時候,一個平日裏對他唯命是叢的手下,卻一改常態,他不同意再回大秦。
這人就是護軍都尉——白荊。在這群人中,白荊是地位僅次於崔嘉的人,平時,崔嘉專務政事,而軍事上的事都放心地交給白荊去辦,當他站出來反對自己,真讓崔嘉猝不及防。
立刻有幾個小頭目表示讚成,理由千萬,什麼秦皇殘暴啦、路上風險啦、竟然還有人提及就地立國,不再受大秦的節製。
總共才二百人,就地立國的話,恐怕連平日裏搖船拉纖的粗人,也可以混個將軍幹幹,更別說遍地黃金了,這個誘惑,怎麼是崔嘉一條不爛之舌能夠說得動的。
白荊也表示,隻要崔典屬國同意,他願意依舊尊他為首領,繼續肝腦塗地。
言外之意,如果他不同意的話,一切另說。
此時,崔嘉才發覺自己的孤立,原來,天平的砝碼一直都在白荊的身上,白荊一個提議,他們一家三口立刻便被稱杆高高地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