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大奎:腦癱計算機博士是怎樣煉成的(1 / 1)

張大奎:腦癱計算機博士是怎樣煉成的

素材前沿

一個腦癱兒是如何走上博士之路的?“你想讓別人尊重你,你得給別人尊重你的理由。”張大奎說。

張大奎不到2歲時被確診為腦癱,6歲了還隻會在地上爬。從他記事時起,父母就在兩棵大樹中間綁上竹竿,讓他雙臂架在上麵練習。從烈日炎炎到漫天飄雪,年幼的他雙臂架著竹竿挪來挪去,有時候哭著還繼續“走”。

幾年後,竹竿換成了繩子,他不適應,經常是走到一半就雙膝跪倒。但爸媽卻很少伸手扶,“自己想辦法站起來”是他們的口頭禪。終於有一天,再摔跪在地上的時候,他沒有感到膝蓋疼,還馬上爬了起來。

經過努力,到了9歲,張大奎創造了第一個奇跡:他能拄著拐杖走路了。18歲時,他學會了騎三輪車。“我終於實現了夢想——像別人一樣正常行走、生活自理!”

2011年,碩士即將畢業的張大奎決定考博。“但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他考前聯係的幾位導師,在得知他的身體狀況後都選擇了沉默或是拒絕。那段時間,他整夜整夜地失眠,也曾想過要放棄。但他曾對自己說過:“絕望也是種醒悟和升華。”

終於,他收到了唯一一封回信,它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樊孝忠教授:“你可以考我的博士,但是我不會給你任何特殊的優待,能不能考上,完全要靠你自己。”

這對絕望中的張大奎來說,是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一年冬天,他坐在輪椅上的身影,震驚了整個筆試考場。博士生麵試那天,樊孝忠教授第一次見到張大奎。他在樓道裏滑倒了,等大家發現的時候,他已經在努力地爬起來。“很自強,看起來似乎已經是習慣。自己能做的,即使朋友能幫,他也要自己盡力去做。”

“其實,我沒你們想象中的那樣強大。更多的時候是生活一步一步把我逼向死角,於是我隻能做著自己應該做和可以做的事情。等挺過去了,稱讚我的人隻是看到了結果,過程的無奈隻有我自己知道。”麵對他人的稱讚,張大奎說得很坦然。

在他看來,人生本就是要不斷經曆痛苦的。生活中最可貴的並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了希望。

熱議銳評:張大奎的父親說過這樣一句話:“血骨熬湯為理想”,這個“熬”字,意味著不急不燥地進步,意味著堅持。張大奎用他的經曆向我們詮釋了這個字的真意。而他麵對坎坷時的心態,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樂觀的靈魂。借用他自己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的話:“不要用功利的眼光來判斷自己的價值。今天你看似沒用,其實是上天給了你一個機會讓你成長為更有用的人。”所以,請用心做最好的自己。(關曉星)

話題拓展:理想與堅持;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做最好的自己……

(資料來源:“新浪網”、“鳳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