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討伐董卓(1 / 2)

\"當今天子無大過,如何能廢?\"一個大臣竊竊私語道。

\"不錯,如此必將造成國家動蕩.\"另一個大臣悄悄的說道。

\"天下大事,豈可如此草率任意妄為?\"又一個大臣讚成道。

\"恩?\"董卓用他凶狠的眼神掃視著大堂內各位大臣,沉聲道,\"好像各位都不怎麼滿意老夫的決定?\"

\"你一個邊疆匹夫有何資格行此事?\"一個大臣昂然起身指著董卓怒斥道。

\"你是何人?\"董卓將手放在腰間寶劍之上,眼睛死死的盯著這位大臣。

\"主公,此人是並州牧丁原。\"這時一個謀士悄悄的在董卓耳邊說道。

\"哼!\"董卓絲毫不懼的迎上丁原眼睛。而寶劍已經從腰間抽了出來。

\"怎麼?想動手?\"丁原也毫不畏懼的看向董卓,一時間整個大廳充滿了劍拔弩張之勢。而丁原身後此時則站著一名極為雄武的大漢,身上隱隱的散發出攝人氣息。

\"此人是誰?\"董卓悄悄的向身邊的李儒。

\"此人乃張遼,燕門人,名聲挺大,武勇非常,不在我西涼諸位猛將之下。\"李儒悄悄地說道。

\"兩位大人息怒,萬不可因此傷了和氣,我們喝酒!\"眼見兩人要開打了其餘百官連忙起身勸和。

\"哼!\"董卓見有台階下便也抽回了寶劍,笑話,他可不敢現在打起來,光是丁原身後那名男子的眼神就讓他不寒而栗。

\"文遠,我們走!\"丁原也一甩袖子帶領著身後男子離去。

後來董卓采納了謀士李儒的建議,派大量死士是夜潛入丁原帳內將丁原刺死。

等張遼發現丁原被刺,那些死士都已經自殺,雖然知道凶手是誰,但是沒有證據,而今丁原被殺,回去並州,各位將軍也不會原諒我一個小小校尉,搞不好,還會被砍頭,自己一定要為主公報仇,張遼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去幽州投靠楚王,將來也有機會請楚王為自己報仇。張遼連夜帶著自己的五千狼騎奔向幽州。

次日董卓再次召集大臣商議此事,沒有人再敢於和董卓做對。畢竟誰都知道,丁原反對被殺了。自己沒那麼傻送死。

董卓翌日便逼迫少帝禪位於陳留王劉協,即漢獻帝。

可董卓的這一番作為。壓一下別的那些跳梁小醜還行。可如今在這京中的滿朝文武當中,就有兩個豪傑立馬就做出了不同的反應。

首先,那第一個豪傑就是曹操。曹操在董卓提出了廢立之議之後,立馬就忍隱在董卓的身邊,預伺機而動,建功立業。

其次,那四氏三公的袁紹,心高氣傲,不滿於董卓的跋扈,立馬回渤海老家了。意圖召集袁氏的門生故吏,討伐董卓。

而後司徒王允則召集忠於漢室的大臣於家內,商議如何行事,此時的典軍校尉曹操毅然出聲,要誅殺董卓,不料刺殺失敗,便連夜逃回陳留,在當地衛家的資助下起兵,而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帶領數千鄉勇投奔,曹洪曹仁兩兄弟也與此同時帶領數千鄉勇投奔於曹操,還有當地豪傑樂進等人投靠於曹操。

公元190年,曹操在陳留宣布起兵,發布檄文召集天下諸侯共討董卓。

此時幽州涿縣王府。

\"主公,這是曹操發給你的檄文。\"議事堂內我端坐於首位,左右兩排分別是田豐關羽等人。

\"恩。\"我接過沮授遞來的檄文一看曹操的檄文,隻見上麵寫道:“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主公,曹操發檄文所為何事?\"郭嘉出聲問道。

“曹操想要本王與他共同舉兵討伐董卓。”我撫摸著椅子把手說道。其實黑社會早就傳回消息了,我也知道,隻是日子過得舒坦,懶得管,曹操這二貨為了出名,還是在瞎搞,發檄文給我,破壞我的安樂生活,無奈隻能具眾議事,不然,各位大臣可就寒心了。

\"主公,這是一個好機會啊!\"郭嘉笑道。

\"哦?為何?\"。我饒有興趣的看著郭嘉。

\"首先,曹操這篇檄文是以大義之名而發,各路諸侯不論心裏怎麼想的必然積極響應,所以主公到時必然不必擔心失敗,董卓手中實際上十萬左右的將士,天下諸侯聯合起來想必至少也有數十萬之眾。”郭嘉笑道。“其次,這將是表示主公忠心的一個大好時機,到時主公必然獲取極大的忠義名聲,必然有不少賢人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