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神農氏二位聖人相視苦笑,伏羲聖皇道:“如今人間有道德天尊的人教把持,我等卻是不該擅自出手,免得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招來道德天尊不滿,不過如今下界人間皇權更迭,乃是三弟的家事,三弟出手管管,想必那道德天尊也不會說些什麼。”
黃帝乃是三皇之中唯一一個以武力成就霸業的人皇之主,殺伐果決,心中對秦國不滿,聽聞伏羲聖皇此言,也就接了下來。
隻是,如何抑製和警告一番,還需細細思量。
軒轅慧光橫掃人間,最後眉目一凝,言道:“也罷,既然周朝氣運已失,也就最後利用一下,物盡其用”
隨即,身旁一柄金燦燦的寶劍一震,一道流光飛出火雲洞,飛到東周王室上空,落入西周公腦門,使得西周公開始暴躁不安、蠢蠢欲動。
秦昭王五十一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攻伐趙國邯鄲的秦軍,繼續向韓、趙動攻勢。
值此之際,東方各國又動聯合抗秦。
在韓、趙等國的影響與脅迫下,西周公心智被蒙,也卷入這次活動。聯軍打著周王的旗號,合縱抗秦。
昭王聽聞之後勃然大怒。
秦國早就想在地圖上抹去西周,盡快掃除統一天下的一個障礙。西周參與反秦,正好給秦國出兵以口實。
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聽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王將周赧王貶爵為君,西周公為家臣,封於梁城(今陝西省韓城縣南)。
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國除,置九鼎於鹹陽。
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紀年。
九鼎遷秦,意味著秦王將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各諸侯國。
九鼎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一直受許多國家保護,由九州上貢的銅所製。
夏、商、周時奉為國寶,擁有九鼎者就為天子。
然而,在九鼎移往秦國之時,九天之上落下一陣狂風,使得其中一鼎落入泗水,不見蹤影。
火雲洞中,軒轅麵前放著一青銅大鼎,赫然是代表兗州的黑色大鼎。
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
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
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
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
九州乃是冀州、兗州(yǎn)、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正所謂:“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其所劃分的九州範圍,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後世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
二、兗州,起自黃河下遊、濟水,涉及河後世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
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
四、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
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
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遊,涉及河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
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
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天下有九鼎乃穩,如今在魯國泗水丟失兗州黑鼎,秦國即便稱霸天下,也會因為氣運不足而受製,隨時有坍塌的危險。
不得不說,黃帝軒轅深謀遠慮,唯恐秦國國君不恤黎民、窮奢極欲、天下受苦,所以提前將九鼎之一奪取,乃是製衡之道。
果然,秦國昭王得鼎而卻一,天下輿論嘩然,紛紛斥責秦國國君乃是“無道昏君”,妄圖竊據國之神器,天下蠢蠢欲動。
奈何,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威勢已成,根基厚實如山,巋然不動,無可撼動,天下諸侯雖然恨不得秦國分崩離析,可也隻能望洋興歎、無可奈何。
但是,依舊出現了種種不祥之事。
秦國在長平之地坑殺趙國精銳四十萬,屠刀果決,卻是讓天下諸侯頓感“兔死狐悲、唇亡齒寒”。
最為弱小的韓國立馬派出說客遊說秦國國相範雎。
以“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而武安君白起被封印,未避免白起不見之事讓天下諸侯起疑,秦昭王卻是順水推舟,對天下散布消息,稱‘武安君白起功高震主,已經被昭王賜死。’秦昭襄王四十年,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國君繼立為太子,號安國君。
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當時孝文王已經五十三歲,垂垂老矣,結果登基三天,就猝然而亡。
太子子楚(異人)即位,是為莊襄王。
當時,安國君有子二十多個,子楚隻是默默無聞的一個。
呂不韋覺得奇貨可居,親赴秦國,獻上珍寶,取悅於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子楚取得了王位繼承權,隨後返回邯鄲,終日與子楚飲酒作樂,廣泛結交天下豪傑,專等秦國王位輪到子楚來坐,好一展宏圖。
此時,他還將自己相好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讓與子楚同居,史稱“趙姬”。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趙姬生下一子,就是趙政。
因於正月出生,故起名為正,一作政。趙姬生子以後,子楚把她立為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