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妲己進宮 雲中來訪(第四更,求鮮花)(2 / 2)

此時紂王正在與妲己宴樂,聽見大殿上鍾鼓齊鳴,左右奏請:“聖駕升殿。”紂王不得已,吩咐妲己:“美人暫且安頓,孤出殿就回。”

妲己俯伏送駕,紂王乘圭做輦,臨殿登座。文武百官朝賀畢,天子見二丞相抱本上殿,又見八大夫抱本上殿,與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抱本上殿。

紂王連日酒色昏迷,情思厭倦,又見本多,一時如何看得盡,又有退朝之意。

二丞相見狀連忙伏奏曰:“天下諸侯本章後旨,大王何事,旬月不臨大殿?日坐深宮。全不把超綱整理,此必有在王左右,迷惑聖聽者;乞大王當以國事為重,無得仍前高坐深宮,廢弛國事,大拂臣民之望。

臣聞天位艱難,況今天心未順,水旱不均,降災下民,未有不因政治得失所致。願大王留心邦本,痛改前轍,去讒遠色,勤政恤民;則天心效頓,國富民豐,天下安康,四海受無窮之福矣!願大王留意焉!”

紂王聽到此言,不以為然道:“孤聞四海安康,萬民樂業,止有北海逆命,邑令太師聞仲除奸黨;此不過疥癬之疾,何足掛慮?二位承相之言甚善,孤豈不知?但朝廷百事,俱有首相與孤代勞,自是可行,何嚐有壅滯之患?孤縱臨軒,亦不過垂拱而已,又何必嘵嘵淤舌哉?。

君臣正言國事,午門官啟奏:“終南山有一練氣士雲中子見駕,有機密事情,未敢擅自朝見,候旨定奪”

紂王暗自思量:“文武諸臣還抱本伺候,不如宣道者見孤閑談,省得百官紛紛議論,且免孤拒諫之名”如此一想,便與午門官傳旨:“宣雲中子。”

雲中子得旨意,背負一木劍,前進午門,過九龍橋,走大道,寬袍大袖,手執拂塵,飄飄徐步而來。隻見他左手攜定花籃,右手執著拂塵,走到滴水簷前,執拂塵打個稽首,口稱:“大王!貧道稽首了”。

紂王看這道人如此行禮,心中不悅。想道:“孤貴為天子占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雖是方外之士,卻也在孤版圖之內,這等可惡。本當治以慢君之罪,諸臣隻說孤不能容物,孤且問他端的看他如何應我?”

如今天下不寧,多有仙神入世,紂王經常見到,便是那太師聞仲也是有神通之士,帳下有將乃是煉氣士。

隻聽的紂王說道:“道者從何處來?”雲中子答其:“貧道從雲水而至。”紂王不解其意,問曰:,“何為雲水?。雲中子笑道:“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紂王乃聰明智慧天子,便問曰:“雲水散枯,汝歸何處?”雲中子又曰:“雲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出現”

紂王聞言,轉怒為喜曰:“方才道者見孤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賢也。”遂命左右賜坐。

這雲中子也不謙讓,旁側坐下,雲中子欠身而言曰:“原來如此,天子隻知天子貴,七教元來道德尊。”

紂王問道:“何見其尊?”

雲中子唱曰:“聽衲子說來:“但觀七教,惟道至尊。上不朝於天子,下不偈於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以修真,樂林泉兮絕名絕利,隱岩穀兮忘辱忘榮。

頂星冠而日,披布衲兮長春。或蓬頭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摘鮮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鋪茵,吸甘泉而漱齒,嚼鬆拍以延齡。

高歌鼓掌,舞罷眠雲。遇仙客兮,則求玄問道;會道友兮,則詩酒談元。笑奢華而濁富,樂自在之清貧。

無一毫之礙,無半點之牽纏。或叁二而參玄論道,或兩兩而究古談今。究古談今兮,歎前朝之興廢;參玄論道兮,究性命之根因。任寒暑之更變,隨烏免之逡巡。。。。”

紂王聽言大悅:“孤聆先生此言,不覺精神爽快,如在塵世之外,真覺富貴如浮雲耳!但不知先生果住何處洞府,因何處而見孤?請道其詳?”

雲中子曰:“貧道住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是也。因貧道閑居無事,采藥於高峰,忽見妖氣貫於朝歌,怪氣生於禁閣,道心不缺,善念常隨;貧道特來朝見大王,除此妖魅耳”。

紂王搖搖頭:“深宮秘闕,禁閣森嚴,防範更密,又非塵世山林,妖魔從何而來?先生此言,莫非錯了!”

雲中子拍手笑曰:“陛下!若知說有妖魅,妖魅自不敢至矣。惟陛下不識這妖魅,他方能乘機盅惑;久之不除,釀成大害。豔麗妖嬈最是惑人,能暗侵肌鼻喪元神;若知此等妖魅,世上多為不死之身”

(PS:要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