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子說完後,紂王不由問道:“宮中既有妖邪。當何鎮之?”雲中子揭開花籃,又取下鬆枝削的劍來,拿在手中,對紂王說道:“此劍乃鬆樹削成名為巨闕,其中妙用少有人知;雖無寶氣衝鬥,但貧道之花藍之中另有清露,滴於劍上,能除妖斬邪。”
雲中子道罷,將劍奉與紂王。紂王接劍曰:“此物鎮於何處?”雲中子曰:“掛在分宮樓三日,自有應驗。”
紂王隨命傳奉官:“將此劍掛在分宮樓前。”傳奉官領命而去。
紂王複對雲中子曰:“先生有這等道術,明於陰陽,能察妖魅,何不棄終南山而保孤躬,官居願爵,揚名於俊世,豈不美哉!何苦甘為淡泊,沒世無聞?”
雲中子拱手作揖謝道:“蒙陛下不棄幽隱,欲貧道居官;奈貧道乃山野慵懶之夫,不識治國安邦之法,怕讓陛下失望了”
紂王搖搖頭不讚成道:“便是這等,有什麼好處?何如衣紫腰金,封妻蔭子,有無窮享享。”
雲中子不語,與紂王告辭後,離了九間大殿,打了一稽首,大袖飄風,揚長竟出午門去了!兩傍八大夫,正要上前奏事,又被一個道人來講什麼妖魅,便耽擱了時候。
紂王與雲中子談講多時,已是厭倦,袖展龍袍,起駕回宮,令百官暫退。百官無可奈何,隻得退朝。
話說紂王駕至壽仙宮前,不見妲己來接駕,紂王心甚不安。隻見侍禦官接駕,紂王問曰:“蘇美人為何不來接駕?”
侍禦官啟陛下:“蘇娘娘一時偶染暴疾,人事昏沉,臥榻不起。”
紂王聽罷,忙下龍輦,急進寢宮,揭起金龍幔帳,見妲己麵似黃金,如白紙,昏昏慘慘,氣息微茫,懨懨若絕。
紂王便叫:“美人早晨送孤出宮,美貌如花,為何一時有恙,便是這等垂危,叫孤如何是好?”
隻見妲己微睜杏眼,強啟朱唇,作呻吟之狀,喘籲籲叫一聲:“大王!妾身早晨送駕臨軒,午時往迎大王,不知行至分宮樓前候駕,猛頭見一寶劍高懸,不覺驚出一身冷汗,竟得此危症。想賤妾命薄緣怪,不能長侍陛下於左右,永效於飛之樂矣!乞陛下自愛,無以賤妾為念。”
道罷淚流滿麵,紂王驚得半晌無言,亦含淚對妲己曰:“孤一時不明,幾為方士所誤。分宮樓所掛之劍,乃終南山練氣士雲中子所進。”
言道:‘孤宮中有妖氛,將此鎮壓。’孰意竟於美人作祟,乃此子之妖術欲害美人,故捏言孤宮中有妖氣。孤思深宮邃密之地,塵跡不到,焉有妖怪之理?大抵方士誤人,孤為所賣。”
傳令即命左右:“將那方士所進木劍,用火作速焚毀,毋得遲誤,幾驚壞美人。”紂王再對這妲己又再三溫慰,一夜無寢。
紂王無珠,不識仙家誅邪妙法,卻是因為美色之惑而取下巨闕劍,使得被鎮壓的千年狐狸精的元神再次脫劫,自己也被迷得神魂顛倒不辨是非。
離來朝歌的雲中子駕雲回了終南山,才剛坐下,隻覺心神一震,便知道自己布置於王宮的仙法被破。不由無奈的歎了口氣,正是氣數將盡,仙神也無可奈何。
成湯六百年江山看來是到頭了,值此封神大劫,又是人劫到來,人間界改朝換代,三而合一,也不知會造下多大的殺業,自己雖一心與玉柱洞潛修,卻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更何況自己的機緣也應在這一劫中。
想到這裏,雲中子便焚香沐浴,向元始天尊像祭拜三番,這才坐於蒲團之上,默運元神,開始推算起天命機緣。
話說,紂王與那千年狐狸精所化的妲己夜夜笙歌,往往是數旬才上一次早朝。
朝中大臣見到紂王重美色而輕社稷,宮禁生活更是奢移。朝中費仲尤渾二人把持,任用奸佞,把個朝歌鬧得烏煙瘴氣,凡賢臣忠士竟看不過眼。
雲中子離開朝歌城前,曾司天台照牆上寫下二十四言:“妖氣穢亂宮廷,聖德播揚西土;要知血染朝歌,戊午歲中甲子。”這乃是因為雲中子見得妖光衝照宮闈。
隻欲以劍鎮減妖氛,稍延成湯脈絡,孰知大數已定,將他此劍焚毀。一則是成湯合滅,二則是周室當興,三則神仙遭逢大劫,四則薑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五則有諸神欲討封號。
且言朝歌百姓,見道人在照牆上題詩,俱來看念,不解其意。人煙擁擠,聚積不散。正看之間,適值太師杜元銑回衙;隻見許多人圍繞府前,兩邊侍從人喝開。
太師問道:“什麼事?”
小管府門役稟告自家老爺:“有道人在照牆上題詩,故此眾人來看。”元銑在馬上看見是二十四字,其意頗深,一時難解,命門役用來洗了。
太師回府將二十四字細細推詳,窮究幽微,終是莫解。暗想:“此必前日進朝獻劍道人,說妖氣旋繞宮闈,此事到有些著落。連日我夜觀乾象,見妖氣日盛,旋繞禁宮,定有不祥,故留此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