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龍泉(2 / 2)

崔元看著手上的銅劍,中國出土的古劍並不在少數,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劍,可是像這樣的先秦重劍,出土的卻是不多。

先秦時代結束,中國步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能夠早日地順利地實現自己不斷吞並鄰國向外擴張,繼而在諸侯中稱雄稱霸的願望,都大量引進人才,實行一係列新的可以促使國家日漸走向富強的政治,加強了軍事方麵的建設;

在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的同時,大力發展兵器製造業,將其產出直接應用於當時的戰爭。重劍由於需要的礦石較多,殺傷有餘,靈動不足,開始慢慢的退出曆史舞台,與之同時,一種更加靈活的劍種卻是浮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並且在沙場征戰中凸顯威力。

眾所周知,在那個時代的諸侯國,為了能夠早日地順利地實現,自己不斷吞並鄰國向外擴張,繼而在諸侯中稱雄稱霸。

在戰場廝殺中,劍在當時是一種短距離內最能夠直接有效地消滅對方力量的中堅性武器;劍可攻可守,在實際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強大,是同種武器中無法替代的。

當時群雄紛爭,各諸侯國互相吞並,向外擴張的欲望都在不斷的膨脹。

有了不斷膨脹的欲望便有了雙方展開的那一場場殘酷的、生靈塗炭的戰爭,有了雙方展開的那一場場殘酷的、生靈塗炭的戰爭便有了迫切的對劍這種兵器的需求。

就在這樣一個火藥還沒有發明的冷兵器的時代裏,中國的鑄劍技術因此而達到頂峰。

各諸侯國為了能夠在冰冷的戰場上展開盡情的廝殺而都絞盡腦汁大力發展其鑄劍技術的同時,當時越國的一個小小的封地柏國,即今天的江蘇,卻遙遙領先了其他想要在諸侯中稱雄稱霸的各諸侯國幾步。

他們在本國選用當時中國質量最優秀的礦石,使用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技術冶煉鍛造,聘請當時最為優秀的鑄劍師,再經本地的一口獨一無二的神奇的龍泉水上百次粗磨、精磨,製造出了當時中國大地上最鋒利最堅韌的又有堅白之稱的寒光閃閃的戰爭武器,龍泉劍。

此劍因特別鋒利、特別堅韌、特別寒白,而名揚當時的各諸侯國。自第一把無與倫比的龍泉劍問世,越王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居住在他的封地的柏國人,晝夜不停地為他打造這種無比堅韌、無比鋒利、無比寒光閃閃的龍泉劍,從而能夠迅速裝配全軍,藉此多一分勝算在日後的戰場廝殺中戰勝諸侯,實現不斷吞並,向外擴,張繼而在諸侯中稱雄稱霸的願望。

相傳,當時著名的煉劍大師歐冶子雲遊江南各省,當他到達浙江龍泉時,發現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邊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鬥星座:用湖水淬劍,能增強劍的剛度,正是鑄劍的好地方!

歐冶子就在湖邊支起爐灶,用附近山中鐵英,‘據傳有一次歐冶子汲水淬劍,忽然出現了“五色龍紋”,歐冶子大師便把這柄寶劍命名為‘龍淵’,‘龍淵’一直留存下來,直到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改為龍泉。後相傳,這‘龍淵’跟隨李淵一起埋到了古墓之中,不過真假卻是不知。

《越絕書》中記載:“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隻是,世人隻知道歐冶子大師鑄有‘龍淵’,卻是不知,大師在鑄造‘龍淵’的時候,用其廢料卻還鑄造出了一把孿生兄弟‘泰阿’,相傳‘泰阿觀其形,如流水之波;工布曉其神,如珠不可衽。’

蜂子聽崔元講完,一臉不敢相信的指著崔元手裏的重劍,“難道這就是泰阿?”

崔元看著蜂子,點了點頭,臉上卻是已經樂開了花。

謝非伸頭看了一眼,這重劍身上卻還刻有流線紋,光華曲彎,當真入流水一般。

“我也隻以為泰阿會像是魚腸一樣,是一把短劍,卻是不曾想歐冶子大師卻是和我們開了個玩笑,用廢料鑄出來的卻是一把重劍。”

崔元一邊說著一邊脫下自己的襯衣,將泰阿劍一點一滴的包好,小心的就像是給自己孩子換尿布一樣。

“那這就是龍泉了?”蜂子指著地上碗口大小的古井,卻是怎麼也不能把它和聞名中外的龍泉聯係起來。

崔元點了點頭,“這就是龍泉。”

崔元一點頭不要緊,卻是讓眾人大跌眼球,謝非也未曾想到這口碗大的井就是打造出無數寶劍的龍泉。

至於這龍泉,謝非卻是想起了另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