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龍泉(1 / 2)

通道兩旁依舊是矗立這石人雕像,不過越是朝前走,這些雕像便越是像小雅,走到最後,別說是樣子了,就連神態簡直也是一模一樣,看的眾人心驚不已,當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難道是真的在中國的N年之前,也有人和小雅長的一模一樣,可是即便是一模一樣,又為什麼把這人的雕像刻在這呢。

五人沿著通道跑到近前,停住腳步一看卻是嚇了一跳,通道到了這裏就已經是一個變成了一個十分開闊的地帶,麵前就是一堵城牆,整個像是一隻橄欖球一樣,呈橢圓形分布,一層一層的越朝上越小,最後聚成一個塔尖的模樣。

就在這最頂層的塔尖上卻還掛著一盞吊燈,吊燈青銅所鑄,邊角連有九條祥龍,就如同一朵張開的蓮花一樣,龍嘴盎然而立,口中還吐有微微的藍光,正是這通道裏的光亮所在。

“這。。這是幹嘛的?”蜂子指著眼前的城牆說不出話來,不過任誰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這樣,有誰會閑著沒事在這地底深處修建這麼一所碉堡,關鍵是他修這座碉堡又是為了什麼?

崔元看著蜂子,又轉過頭看了看在場的眾人卻是輕輕的搖了搖頭,自己從業二十幾年來,自認為閱曆是這些年輕人的十倍百倍,可是看著眼前這座厚實的城牆,自己卻是和蜂子有了同樣的一個疑問,這是誰閑著沒事在這裏修的碉堡?

不過不論自己看懂看不懂,先上去看看再說,“上去看看”,崔元說完已經當先一步,朝著城牆走去,圍著轉過一圈卻是在城牆的東南角找到了一個可供一人進去的小門。

崔元回過頭朝著眾人微微一笑,打開探照燈,當先鑽了進去。

俗話說,高燈下亮,五人剛剛走進牆內,眼前卻是一片開朗,九盞銅燈,照亮這個不大的碉堡卻是綽綽有餘。

五人鑽到牆內,掃視一周,這才明白這個地下修建的碉堡是用來幹什麼的,這不是碉堡而是一座劍爐,古代人專門鑄劍的地方。

正中是一口巨大的火爐,直通洞頂,在牆內的邊角還壘起了一座劍池,裏麵全是一些剛剛成型的銅劍,地麵上也零零散散的散落著一些銅劍,不過都已經鏽蝕的坑坑窪窪的不成樣子,正對火爐的是一口巨大的風箱,像是給鑄劍鼓風用的,旁邊還聯通這一麵巨大的轉盤,也許如此加大的風箱也隻有借助機械的力量才能啟動。

整個劍爐,設備一應俱全,無論是鍛造的鐵錘還是磨具,應有盡有。

蜂子掃視一周,越看越是不敢相信,這裏在以前應該也是一個高級技工長了吧,可是為什麼這工廠非要修在這地下呢。

蜂子好奇的逛了一周,卻是在鑄造台下發現一口碗口大小的古井,眾人走過去一看,這古井卻是隻有碗口大小,井裏麵的水離井麵隻有一紮來長,井水清冽,在燭光的照耀下像是還能反著銀光。

“這是什麼?”小雅朝著井口一指,眾人這才發現在井壁上竟然還掛這一個銅勾,隻是曆經千年這銅勾已經鏽蝕的和這井壁連在了一起。

“你看這下麵”小雅又是一指。

崔元拿過探照燈,眾人沿著銅勾朝下看,下麵竟然還聯通著一柄古劍。

蜂子伸手握在銅勾之上,慢慢的掰斷,將古井中的銅劍一點點的提了起來。

隨著銅劍的提起,眾人都是感覺眼前一亮,整個劍爐內隻有崔元手裏的探照燈還算明亮,可是經過這銅劍的反光,感覺這光亮卻是凝實了許多,更加奪目。

銅劍被慢慢的提了起來,全身上下卻是一點鏽蝕的痕跡都沒有。

銅劍通長80幾厘米,劍身60幾厘米、劍寬5至6厘米。劍柄有曲折紋、雷紋、圓圈紋、菱形暗格紋且兩側不同,兩側各有二個小圓孔,應當鑲嵌飾物用的,在探照燈的照耀下華光異彩,簡直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國寶。

眾人驚的都長大了嘴,崔元小心翼翼的將銅劍拿在手裏,臉上又是一陣壓抑不住的微笑。這趟烏鳳朝陽墓不論能不能找到銅鏡,有這古劍在手也算沒有白來。

“這是先秦時期的重劍,這是先秦時期的重劍。”崔元在嘴裏的說道。

中國的鑄劍技術始於青銅器時代,盛於春秋戰國,衰於魏晉南北朝,不過先秦時期鑄劍卻是與現在及其的不同,那個時期,劍的主要特征在於它的攻擊力上而不是後期演變來的靈活性。那時的鑄劍特點是又重又長,若是真的想要舞劍,必須雙手而握,即便是到了戰場上殺敵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