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鬱的移民生活畫卷——淺談呂順先生的微型小說蘇俊希我讀過上百篇呂順先生的作品,其中幾十篇微型小說的內容介紹還是由我翻譯成英文傳送給澳洲主流社會的,因此,我知道呂順先生的微型小說不僅華人讀者喜歡,洋人讀者也很讚譽,很肯定。2008年墨爾本市政廳為首位華文作家呂順頒發文化藝術基金,就是對他在澳洲寫作微型小說業績的肯定。
呂順先生把海外華人社區的故事搬到報紙上,讀他的作品能感到作者文學功底在自然流露,折射出作者情感豐富,作品生動有趣,句子清新流暢而又回味無窮。這是因為作者以寫作散文著稱,他的散文得到澳洲著名評論家張奧列的讚譽,像《澳洲香椿樹》《風箏夢》等作品堪稱美文,賞心悅目,多次在澳洲、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獲得散文大賽獎項。近幾年作者在寫作散文、小說的同時,把很多精力用在寫作微型小說上。
海外華人的生活、學習、創業、愛情諸般平常事,一走進呂順先生的電腦,就像黃泥巴遇到了雕塑工匠,愣是被作者揉搓成有體有型,讀起來有的幽默靈動、有的感人肺腑,讓人匪夷所思;原來不起眼、不待見的閑談瑣事,經作者用文字一番梳理,演繹出無數段活色生香的小品。
綜觀呂順先生的微型小說,我發現有以下特點:真誠。作者寫微型小說充滿人性的溫暖,華人小事聽作者娓娓而談,談家庭,也說集體,作者筆下既有人之常情的升華,也不缺少東西方觀念的差異。作者的許多作品像《哄著趕著向前跑》寫祖父與孫女的親情,《粥薄情深》寫母與子的親情,《墨爾本夜晚的海灘》寫小夫妻的親情,在這些作品中,作者鍾情於中國傳統家庭情感,既是對中國家庭文化的深情回望,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現實用意。作者其實是借海外華人家庭的溫馨,提醒世人除了金錢和利益,生活中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值得追求。《娶個洋媳婦》借洋姑娘之口進一步肯定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把跨國婚姻寫得風光旖旎,終於讓洋姑娘由單相思到有情人終成眷屬。《超大冰箱的故事》講的是與洋人中學生幽默的友誼。《另類留學生》
敘說女留學生在西方法律與中國傳統道德之間的暫時行為,作者樂意與洋人交往,但對窮人家女留學生暫時去紅燈區賺錢也感到無奈和困惑,尤其是《另類留學生》結尾的一句話:“下次你來看我,請帶點四川泡菜,好嗎?”可以想象女留學生思念裏不僅有故鄉的泡菜,還有同學、鄉親和父母,讀後讓人涕然淚下。
條理清晰有序,作者寫微型小說深入本質,層次分明,《拳擊手雷蒙》《孫老板的苦肉計》《陪讀妻子》《幕後新聞》《前妻》《家庭風波》等作品情節設置合情合理,描述生機勃勃,事物與事物間的聯係,因果關係的最初源頭,事物的終極目的都井然有序。特別是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清楚楚,真正高潮的地方聚焦點突出。《拳擊手雷蒙》本來就具備題材好的優勢,作者寫得絲絲入扣,引領你走進拳擊手搏擊擂台,讓你看到一個拳擊手遭遇的壓榨、迫害,激起讀者對拳擊手的同情,老板開槍殺死妮娜,引發共憤,將作品推向高潮,到這時候小說急轉彎交代出雷蒙和妮娜是兩隻袋鼠,並迅速結尾。《孫老板的苦肉計》是一個揭露婚介所老板不時搞些騙術,為賺錢最終害人又害己。作者既講故事又描寫人物,講故事情節層層推進,描寫出場的兩個人物個性突出,躍然紙上,雖然寫的是負麵人物,但事與願違,作者寫孫老板不是贏家,他輸掉的不是理性和智慧,而是人性、欲念和道德,他失去了妻子、兒子和家庭,輸掉的東西帶來的傷痛更深、更持久,也更難以愈合。
深度洞察。呂順先生的微型小說著眼於海外華人的一個側麵,從平淡的素材中發現特色,寫出亮點。平常的故事,要寫出深度,寫得生動;普通的人物,要刻畫新穎,談何容易。《豪賭客》是作者獲獎的微型小說之一,《豪賭客》一文開頭:“何娟與程飛,是在表妹劉燕導演的一場戲中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