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臨床探討
作者:劉於威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手術特點。方法將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為對照組38例,實驗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OP-CABG)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CABG)進行治療,分析比較兩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改變情況以及兩種手術方法的特點。結果兩組患者的病情同治療前相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實驗組病情改善情況明顯優於對照組,且手術的並發症非常少,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一定的方差齊性和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後均應當遵醫囑進行飲食調整。對照組3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方法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全部麻醉的環境下進行手術,采取心髒局部固定器,結合頭低位以及深升主動脈部的心包牽引縫線充分顯露出靶血管,以便營造出無血吻合環境;實驗組3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CABG方法進行治療,應當采取常規主動脈以及右心房插管的方式,在中等溫度的體外循環環境下采用冷鉀晶體液進行主動脈根部灌注來保護心肌,當心髒停止跳動後先進行鈍緣支與後降支或者左室後支等部位的遠端吻合,接下來再進行左側乳內動脈和前降支吻合[2]。分析比較兩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後的病情改善情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兩組冠心病患者進行手術之後的心律失常情況及術後脫機時間、心髒指數、腎功能不全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的變化[3]。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檢驗水準取α=0.05,P
2結果
兩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資料無明顯差異,但術後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於對照組,兩組冠心病患者的比較。兩組患者術後脫機時間、ICU時間及心髒指數(CI)的比較。
3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發病率高的疾病,據統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4],冠心病的死亡率約占城市人口10%左右。自20世界50年代以來,人類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在發達國家中這種上升趨勢尤為突出。冠心病患者容易誘發心肌梗死等情況,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以免引起其他嚴重後果[5]是臨床研究的重點。
OP-CABG與CABG是兩種常見的冠心病治療方法,OP-CABG主要適用於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嚴重糖尿病、高齡、腦梗死等疾病的患者[6]。目前,國內外治療冠心病采取的CABG大都采用左乳內動脈、大隱靜脈、橈動脈,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優於其他手術方法[7],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在冠心病的治療方麵,CABG的臨床適應證隨醫學發展也有了相應擴大,手術的病死率有了明顯下降,對於患有心肌梗死以及伴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患者沒有心絞痛症狀,但是隻要有大量的存活心肌存在,還是可以從CABG手術中獲益的[8],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功能均有了一定改善。CABG是國際公認的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利用人體自身的動脈、靜脈等血管作為旁路,進而將血流引入到冠狀動脈狹窄遠處的缺血心肌,有效地改善血液供應,降低患者的心絞痛症狀,提高其生活質量[9]。但是這種方法不能適用於:有心力衰竭、心絞痛不明顯、冠狀動脈有彌漫性的病變、心肌細胞出現廣泛壞死、左心室射血分數在25%以下者[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