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弘削竹簡
西漢的時候,有個叫公孫弘的人,他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上不起學,也買不起書,所以看見別人讀書,自己也隻有眼饞的份兒了。
為了賺錢養家,公孫弘每天都會去竹林裏放豬。放豬的日子既無聊,又單調,公孫弘覺得這樣下去,時間都被白白地浪費掉了。他常常想,如果把這些時間都利用在讀書上,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公孫弘正在竹林裏放豬,遠遠地看到有一個年輕人在砍竹子。公孫弘想,好不容易在這竹林裏遇到人,正好可以打發一下時間,於是就上前搭話:“您砍這麼多的竹子,有什麼用處嗎?”年輕人擦擦頭上的汗,停下了揮動的砍刀,走過來說:“這片竹林的竹子長得非常茂盛,把竹子砍回家,用刀削成一片一片的長竹簡,然後把這些竹簡穿起來,就可以用來做門啦,既結實,又美觀。”說完,年輕人繼續揮刀砍竹子去了。
公孫弘靈光一閃:把竹子削成長竹簡,穿起來就可以做門。如果削成短一些的竹簡,穿起來之後,把字抄在上麵,不就可以用來做書了嗎?
於是,他立刻跑回家取來斧頭,砍了好多竹子背回家,用刀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簡,用繩子穿起來。然後他又找別人借了書,把書上的字認認真真地抄在了竹簡上。這樣,他就可以一邊放豬,一邊讀書了。
公孫弘讀了很多自製的竹簡書,知識越來越豐富,最後當上了宰相。
小知識:公孫布被
公孫弘做宰相後,蓋的是布被子,吃飯僅有一道葷菜,生活儉樸,嚴於律己,這就是“公孫布被”的來曆。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懸梁刺股
“懸梁刺股”說的是孫敬和蘇秦的故事。
孫敬是東漢時人。他年輕時十分好學,常常獨自一人刻苦讀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有時讀書時間長了,孫敬感到疲倦,雖然想多堅持一會兒,卻還是沉沉地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後,孫敬發現好幾個時辰過去了,就會懊悔不已。
為了不影響學習,孫敬想了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係在房梁上,另一頭係在自己的頭發上。當他讀書疲倦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把頭皮扯痛。這樣孫敬馬上就清醒了,就可以繼續好好讀書。
蘇秦是戰國時期人。他出身農民家庭,但是一直就懷有遠大抱負,希望做出一番事業。蘇秦年輕時曾跟隨鬼穀子學習縱橫術,他認為學得差不多了,就跑到秦國向秦王述說自己的主張,希望秦王能夠采納。可是秦王對他的主張絲毫不重視,讓人把他打發走了。蘇秦身上的旅費都花完了卻一事無成,隻好沮喪地回到家。他的父母、妻子不理他,嫂子也看不起他,這給了蘇秦巨大的打擊。他又找出鬼穀子的書,決心好好研究。蘇秦常常讀書到深夜,讀得疲倦了,直想睡覺。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懸梁刺股”的故事激勵我們要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並不需要真的像孫敬和蘇秦那樣“頭懸梁,錐刺股”。一個真正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樂趣的人,總是會想出很多好辦法來督促自己。
小知識:合縱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他遊說六國諸侯“合縱”來對抗強大的秦國。“合縱”的意思是聯合眾多弱國的力量來對抗強國,這一外交政策在戰國時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車胤囊螢
東晉時,有個叫車胤的人,家境十分貧寒,但他一直喜歡讀書,對所有的書都愛不釋手。
車胤從小就很懂事,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他白天幫家裏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晚上才能擠出一點時間讀書。
但家裏窮得連買燈油的錢都沒有,一到晚上,車胤就沒法看書了。車胤白天沒時間看書,晚上又看不成書,心裏非常著急。可是再怎麼著急也沒用啊。於是,車胤隻能在傍晚的時候看一會兒書,然後等天色暗下來之後,就憑記憶背誦看過的文章。
一個夏天的晚上,車胤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看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像一盞一盞的小燈在夜空中閃動,在黑暗中顯得十分耀眼。
車胤靈機一動,如果把許多螢火蟲聚集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於是,車胤找來一個小口袋,把抓來的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袋子裏麵,再紮緊袋口,把它用繩子吊起來,掛在屋子裏。雖然這盞用螢火蟲做成的“螢火燈”發出的光不怎麼明亮,但可以勉強用來看書了。這下,車胤不用再為虛度晚上的光陰而難過了。
從此以後,隻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裝在袋子裏,當作燈用。他利用“螢火燈”讀了很多書,學到了很多知識。
由於勤學苦讀,後來他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還做了職位很高的官,成就了一番事業。
孫康映雪
晉代的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一貧如洗,沒有上學就讀的機會,甚至連在家裏擠點時間學習都不可能。
因為他白天要幫家裏幹活,從早晨一直到太陽落山,都沒有空閑時間。
孫康並不甘心就這樣服服帖帖地當時間的奴隸,他覺得自己年紀輕,精力旺盛,隻要有學習的決心,總會擠出時間來的。於是,他開始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讀書,可是晚上讀書必須得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很多油。
家裏的生活本來就很艱苦,一個月怎麼能買得起這麼多燈油呢?孫康很懂事,每個晚上隻用很少的燈油,燈油燒幹以後,他便靜靜地躺在床上,在床上默記書中的要領。
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下了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蜷縮在床上,突然發現窗口越來越明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於是他披著衣服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
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
想到這裏,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裏,借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書。
孫康蹲在雪地裏讀書,雖然身上衣衫單薄,但由於他專心致誌,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書裏麵去了,寒風刺骨,他也全然不覺,一直到了深更半夜,還在聚精會神地讀書。
從這以後,隻要有積雪,他就天天夜間去映雪讀書。
雖然下雪天對於窮人來說就意味著得挨凍了,可是孫康卻盼望每年的冬天早點到來,盼望下大雪,因為隻有這樣,他才可以在晚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