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帝國分崩與幽州群雄並起(2 / 2)

2.中部鮮卑西起上穀,東至右北平。首領和連,181年擅石槐死後,其子和連繼位,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恰又逢和連掠奪北地時中流失而死(181年),經過其兄子魁頭、其子蹇蠻紛爭,部眾離散,中部鮮卑部又大致分為兩部:

一為擅石槐之孫步度根(魁頭小弟),其部眾分布在並州的太原、雁門等地,但同時步度根堂兄扶羅韓擁眾數萬為大人企圖獨立。其將領有:和連(檀石槐子)、騫曼(和連子)、魁頭(和連大侄)、步度根(魁頭小弟)、狼泥(魁頭弟)、扶羅韓(魁頭弟)、泄歸泥(扶羅韓子)

二為鮮卑新興貴族軻比能部,其部眾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穀等地,屬將有瑣奴、鬱築健(軻比能婿)、修武盧(軻比能小子),能臣氐、普富盧、無臣氐(此三人原為代郡烏丸部落首領,後歸順軻比能,使軻比能實力大增)

3.西部鮮卑東起上穀,西至敦煌,西接烏孫(逐漸融入西域,曆史上無大的影響和詳細記錄,也不贅述)。

可以說在兩大帝國中大漢王朝未全亂時鮮卑大聯盟以先分崩離析(擅石槐181年死,漢靈帝188年死,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直接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自秦漢以來一直攪得中原不得安寧的北方外族在三國紛爭中原最為動蕩之時沒有取得大的成就,沒有趁火打劫的重要原因,因為此時的北方部落自家後院也是骨肉相殘、禍起蕭牆,正因如此也使得五胡亂華推遲了一百多年(五胡亂華在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發生,公元304年拉開序幕)。而在大漢帝國內部最為動蕩複雜的則要數幽州這個夾在兩大帝國中間而且又民風剽悍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正是如此這裏有烏丸三郡右北平郡烏丸大人烏延部(800餘落,1.5萬人左右),遼西屬國烏丸大人丘力居部(眾5000餘落,8萬人左右眾),遼東郡烏丸大人蘇仆延部(1000餘落,約2萬人左右),此外還有上穀郡丸大人難樓部(眾9000餘落,稱王,十餘萬人),代郡能臣氐、普富盧、無臣氐部(眾600餘落,1萬人左右),以及東漢王朝的幽州刺史薊縣郭勳部和涿縣縣令公孫瓚部(注:黃巾起義初期幽州刺史並非《三國演義》所講為“幽州太守劉焉遍告四方百姓……”,劉焉從未做過幽州太守,而黃巾爆發之時公孫瓚也僅僅是因為之前破鮮卑有功,剛被提升為涿縣縣令,《三國誌·公孫瓚傳》曰:瓚以孝廉為郎,除遼東屬國長史。嚐從數十騎出行塞,見鮮卑數百騎,瓚乃退入空亭中,約其從騎曰:“今不衝之,則死盡矣。”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鮮卑懲艾,後不敢複入塞。遷為涿令。)和塞外東部鮮卑素利部。

正所謂“亂世英雄出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我們主角徐有熊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群雄並起動蕩戰亂的幽州,在七八個軍閥豪強的包圍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開創自己的星火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