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間座位的距離,正代表了相互間心理上的距離。因此夫妻之間行走、坐立的距離也能多少反映雙方心理上的距離。例如,坐在沙發一端與丈夫保持相當距離的女子,對不太熱衷於自己懷了孕的丈夫,心理上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隔閡。又如,未婚先孕的女子,在她懷孕之前,兩人手拉手,背靠背地約會,而當懷孕後,男子卻在約會時與她相隔一定的距離坐著,似乎不敢碰她,這充分證明了他們之間心理上已經存在一定的距離,是馬上結婚還是趁機分手,隻要細心觀察,便不難探視出其心理。
在大學的教室裏,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凡是對教師存有好感,或者願意參與討論的學生,大致都會坐在前幾排,而那些對聽講缺乏興趣或者很少去上課的學生,大都會坐在最後幾排。尤其現在,由於厭學之風的影響,學生進入教室總是由後排向前排的反向順序就座。
1.從火車上的座位來觀察人
一般而言,素不相識的人彼此相坐都會留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否則挨得過近將會引起對方的不快或不滿。在社會生活當中,人們都互不侵犯他人的空間。
就拿坐火車來說,在起站的火車內,靠窗戶兩邊的座位會有人搶著坐。這是因為最先上車的乘客總是想與其他人保持距離,盡可能找偏遠位置而坐。其次,則選擇中央位置,然後,逐次填其他空位,以至於坐滿為止。
這種坐火車的選位方式,充分表現出每個人一方麵想維護自己的身體空間,一方麵也是尊重對方身體空間的一種默契。但是,假使火車內人潮洶湧的話,就無法有充裕的身體空間了。人們相互間擠來擠去,甚至動彈不得。這時候的不愉快感覺,不僅是由於個人身體失去自由而引起的,同時也因為心中認為自己的固有空間受到侵犯而造成。處在這種狀態中的人,就會試圖忘記自己的存在,把視線投到漫無目標的方向去,猶如自己變成物體般任意受人擺布。因為既為物體,就不需要有任何意識的感情存在,而得以處之泰然。
這就是在一般人際關係中,選擇座位的方式。也就是說,在無感情的好惡等特殊心理關係的情況下,一般人大都會選擇足以保護身體空間的座位。但是,當一個人處於某種特殊心理狀態時,其選擇座位的方法,便可以違反這種占位的一般習慣。
2.從坐的場所觀察人
一般的情況下,寧可坐旁邊而不坐正麵的人,是要推測對方的心理,如在酒店俱樂部,侍者往往坐在客人的旁邊。情侶之間,也有這種心理,此外,這也含有親近感,但也有表現為不安定的精神狀態和存有邪念,等等。
坐在對方的正麵時,是想使對方了解自己,初次見麵和在生意上與對方接觸時,這種場麵經常可以見到。所以請客時,賓客坐上位的禮貌,也是由此開始。
也有些人喜歡在靠近房間門處就坐,這種人的權力意識可能強烈另一方麵也有謹慎之處,此時的特征含有警戒、小心和監視的意味。
3.從坐態觀人
坐在椅子上馬上將腳交疊的人,是不喜歡輸給對方且有對抗意識的表現,女性坐在車子裏或客廳、辦公室等地方,腳經常交疊的人也很多。
和上司或顧客談生意或會麵時,腳交疊會被對方視為驕傲的人,有損於自己的印象。
對方女性兩肘靠在桌麵上交疊時,同時又不斷反複交疊後放下,放下之後又交疊時,是很關心對方男性的表示。在交談時,先將肢疊起來的人,是表示自己的優勢,另一隻腳稍微疊起一點點是表示心理的不安。
抱著胳膊沉思是表示保護自己的心意,經常去摸頭發的人是神經過敏的性格。一邊講話一邊抓頭發的人,也是一種任性的表現,抓耳墜是,表示想阻止對方講話。
4.坐姿穩如泰山型與輕淺坐型
對人類而言,站立的姿勢,乃是最適合活動的一般狀態。因此,我們在坐著的時候,也就往往以能夠立刻站起來的姿勢為前提。輕淺坐於椅子上的情況,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姿勢顯得比較緊張,而且處於隨時可采取行動的狀態。在心理學中,稱之為高“警覺性”。但是,一旦處於放鬆狀態時,“警覺性”便會降低,而且會悠然穩坐,大蹺二郎腿。
這種姿勢不能立即站起來,有如獅子終日睡大覺而有被獅子獵食之患的斑馬,則經常站立著,神經處於緊張狀態中。凡是坐姿穩如泰山者,在精神上大都處於優勢地位,或者有意處於優勢地位者;而居於劣勢地位者,則大都采取可立即站立的坐姿,這可能在潛意識中欲表現對對方的恭敬及洗耳恭聽之故。
5.欲坐客廳內角的人,權力欲較強
大致而言,背向房間內角而坐的人,要較背向入口處坐的人,具有心理方麵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