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走路的時候,下巴高高地抬起,手臂很誇張地來回擺動,腿就像高蹺一樣顯得比較僵硬。他們的步子常常是那樣的穩重而遲緩,好像刻意要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種人很傲慢,被人們稱為“墨索裏尼式”步態。如果不想與這樣的人對抗,在他們的麵前最好表現得謙虛一點。
8.喜歡踱步的人善於思考
就姿態而言,這是非常積極的姿態。但是旁人可能對踱步者講話,因而可能使他思緒中斷,並且幹擾到他正想做的決定。多數成功的推銷員了解:要讓踱步的顧客單獨思考是否決定購買自己所推銷的商品,不要去打擾他,這點是很重要的。假如他想要問問題時,他們才讓自己停止踱步思考。有許多成功的談判乃至於一方咬著舌頭不吭氣,讓另一方繼續決策行為,在地毯上踱方步。
9.漫步的人外向,端步的人內向
有的人走路總是不正規,就像玩兒似的,一點兒也不規範。這種人與上一種人正好相反。他們屬於外向型的人,對周圍的一切事情都感興趣。
這樣的人對什麼事情都不會很認真,可以接受各種各樣的意見。人們稱之為曲線型的人。
有的人走路頭幾乎不動,筆直地往前走去。這樣的人關心自己超過關心別人,很少注意目的地之外的人和事。
這樣的人是內向型的人,主觀意識很強,處理問題很少有彈性。他們如果去當會計、出納,要在他們那裏開後門是不容易的。他們被稱為直線型的人。
11.通過表情能看出人的謊言
人為了某種需要,或者有難言之處時,常想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這時候,往往會出現心口不一的情況,這也會在表情上表現出來。譬如,嘴上說歡迎卻情不自禁地皺著眉口稱讚同卻不由自主地搖著頭一邊要求別人保持鎮靜,一邊卻控製不住自己發抖的聲音……此時,是應相信他的話呢還是相信他的表情呢?
當他人說話內容與表情的衝突不明顯地顯現出來的情況下,沒受過正式訓練的人要判知他人的真正內心,就感到很困難,這時候,受騙的可能就在所難免。其實一個人在說謊時,不論他裝得多像,也多少會從他的表情中顯露出來,因為一個人在清醒的情況下,是能夠支配自己說些什麼和不說什麼的,但是不可能完全控製自己的各種情緒表情不流露出來。人的情緒是在植物性神經係統控製之下的,植物性神經係統又支配著內分泌腺、外分泌腺體和內髒器官的活動,而情緒的改變一定會帶來呼吸、循環係統,骨骼、肌肉組織,內外腺體以及新陳代謝過程的一係列變化。在情緒狀態中,內部機體的變化又會表現在機體外部活動的變化中,成為各種表情動作,所以,一個人說謊時總會在表情上泄露天機。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在說謊時,會流露出一係列的表情動作。
笑常用來作為掩飾內心真實情緒的表情,這種笑是一種假笑,它與真笑不同,真笑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比如聽眾在聽相聲或觀眾觀看喜劇電影時所發出的笑,它是一種無意識的笑。而假笑是故意裝出來的,如舞台上演員扮演角色的笑。這兩種笑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是由位於大腦皮層後邊的邊緣係統控製;後者是由麵部通向大腦皮層的神經控製。孩童的表情大都屬於前者,他們是不會假裝出笑來的。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大腦皮層中控製麵部表情的部位的機能越來越完善,就能任意扮出各種表情了。但是人們沒有注意到當人的表情出現的時候,左右臉的變化是不對稱的,表情是從左邊開始的。8年前美國學者沃爾夫對人的麵部表情做了深入的研究後,在一篇論文中指出:人的臉部表達情緒時,左邊要比右邊變化強烈。論文發表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幾位心理學家隨即找了86個不同性格的人進行了一係列的實驗,讓他們表達六種基本情緒:喜怒哀驚憂怕。結果證實了沃爾夫的論文的正確性:人麵部表情左右不對稱,表情是從左邊臉部開始變化的。這是由於左臉是由大腦右半球控製的緣故,大腦右半球通常和外界有著直接的聯係,不必通過言語作為媒介(言語是由左腦控製),因而左臉的表情要比右臉來得快來得強烈些,但不仔細地看是看不出來的。而假笑就不同了,假如你稍微仔細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故意裝出來的笑是很不對稱的,一般左臉笑得強烈得多,並且持續的時間很長(真笑一般持續4~5秒鍾),總給人一種不自然的感覺。比如小說《進退》中有下麵的描述:
他抬起頭,臉上帶著笑容說:“好,我按照領導意圖下午就去辦。”
林杉……笑容一直在臉上保留著,直到把兩位領導送出辦公室的門。
林杉在這裏的笑是假笑,在謙恭有禮,滿臉含笑的背後,掩蓋著林杉的麻木不仁和徇情拉關係等不正之風的真麵目。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艾克曼在他的新著《撒謊——在市場、政壇和婚姻上講假話的蛛絲馬跡》中對人在說謊時的表情做了頗有價值的研究。有一次,艾克曼通過電視攝像機對正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一位家庭主婦進行觀察。這位病人過去曾經多次自殺未遂,現在又要求回家度周未。由於這時她看上去精神愉快,故得到了醫生允許,但艾克曼教授在放慢鏡頭仔細觀察時發現,她臉上掠過了一絲絕望的陰影。與此同時,她的一條肩膀微微聳動了一下,雖然這表情僅持續了二十四分之一秒,而這恰是說謊的特征。後來經過再三詢問,這位主婦承認當時確實動過設法出去後再自殺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