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一不小心成“小資”(1 / 2)

讀《萬象》

讀《萬象》雜誌中“《石語》題外絮語”一文。看到晚清那些學富鬥車的文人殫精竭慮,顛沛流離,心裏總不是個滋味。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盡管博大精深,但它的致命弱點在於對人性的研究太淺,不夠深入,因此在整個文化上缺乏強勁的支撐點。因為這一點再加上沒有宗教背景等原因,便使得傳統中國文化在介入社會,介入統治等方麵,有著很多破綻和漏洞,顯得不夠科學和嚴謹。中國古代關於人性,隻有荀子的“性惡”,或者孟子的“性善”,反映的都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但也是淺嚐輒止,沒有再深入下去。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文人對人性深處的細微以及危險之處都缺乏思辨,這也使得整個社會、倫理或者文化架構避免不了人性的弱點,所有的學問,包括一些旁門左道等,“向外求”的成分比較多,“向內求”,即方向轉向人心深處的比較少。認識水平決定操作水平,在這一點上,中國還有很多課要補。

反觀西方,由於有著宗教背景,因為有著上帝,所以就很少有將人神化的傳統。從近代到現代的過渡時期,由於誕生了一批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比如說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弗格森、榮格、薩特等,他們對人和人性問題都有著手術刀似的解剖,透徹甚至刻薄。這些理論的東西慢慢地被社會所認可,所以人們在考慮社會、政治等各方麵的問題時總是對人性有所顧忌,就會采取一些限製措施。這一點最簡單的說明就是,總習慣把任何人分成兩半,發揮他的這一半,限製他的另一半。

不管怎麼說,人性的問題,應該是個根本的問題。我記不清是誰說的了,說是看任何一個人,你都要看看上半身,再看看下半身。看看上半身的時候會崇拜,看看下半身,就會清醒了。因為上半身是上帝的,下半身是魔鬼靡菲斯特的。

總而言之,把人看作是人,把人分解成很多塊,算是一件科學而理性的事。

邱吉爾說博士論文就像被浸泡的屍體,有著強烈的福爾馬林消毒水的味道。這比喻真是絕了。

看《情陷非洲》

看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情陷非洲》,感覺不錯,但談不上很好。電影中的兩個場景讓人記憶猶深:一個是經常反複,在表達細微情感時所出現的類似比約克嗓音的金屬般的吟頌。那是一種上帝的聲音吧,想表達的就是那種博愛,那是點睛之處;還有,影片最後,那個德國猶太人從肯尼亞回德國去組建一個法學院了,當地的肯尼亞人對猶太人十來歲的小女兒說:你很聰明,好好照顧你的父親吧,他還是個孩子。然後牽著個狗消失在自然中。

為什麼要一個孩子來照顧父親?而且以為父親還是個孩子?那是一種簡單而最接近於真理的方式吧,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孩子,往往比成年人更接近真理。

J君來信,說我生活得很小資。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我哪是小資呢?我回信反駁說:我從小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連資產階級長得什麼樣也沒見到過。後來,雖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我的年收入也超過800美元了,但感覺還是無產階級的一分子,是堅定的先鋒隊。哈!

“小資”是個簡單化的名詞,它暗藏著嫉妒,帶有陰謀色彩,就像是一個故意做出來的華麗的屎盆子,然後有點使壞地往人的頭上扣。我要掙脫“屎盆子”,向往美好生活。

瑜珈

無意中打開電視,看到了孫燕姿的一個MTV,拍得相當有意思。孫燕姿真是一個“玉骨”嗬,瘦得像非洲的災民似的。那是因為在練瑜珈吧。

當下練瑜珈的女子尤其多,因為減肥的效果特別好。前幾天無意當中就看到了好萊塢影星梅格?瑞恩在大街等車時情不自禁地練起了瑜珈,被狗仔拍個正著,極有味道。但瑜珈是有著很深的哲學甚至宗教意蘊的。瑜珈練到後來,往往變成自己的遊戲,也是一種轉化。練瑜珈最好的,算是麥當娜了,據說40多歲的麥當娜正是因為練瑜珈,做善事,才完成了自己的乾坤大挪移,不僅僅是身體變了,練到後來,連心靈都變了。麥當娜以前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就像一個處女》,現在唱起來倒合適,她真是一反原先的叛逆和淺薄,變得寧靜而幽遠,真是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