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山崩地裂的憤怒:地震·火山(3 / 3)

那麼,給龐貝城帶來災難的維蘇威火山是怎麼來的呢?

維蘇威火山位於兩個大陸板塊和一個大洋板塊交界地帶,即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在3個板塊的相互擠壓之下,於距今有2.5萬年的時候形成了這座火山。在當時,整個歐洲還是冰河時代,氣候十分寒冷,地表的植物十分稀少,土壤也是十分貧瘠的,可以生長的都是耐寒的草原。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度過了冰川時代,進入一個漸暖的時期,這時候,火山噴發留下來的火山灰變成了肥沃的土壤,火山周圍也就變成了一個植物茂盛的好地方了。維蘇威火山形成的時期,在地質史上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是一座相對年輕的火山,形成以後,曾有很多個世紀都沒有噴發過,一直處於休眠的狀態。

其實,這座火山在曆史上還是噴發過很多次的,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次噴發,爆發於1944年,歐洲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從火山口噴發出的熔岩和火山礫、火山渣高達數百米,這一奇妙的火山景觀,居然讓在山下激戰的納粹黨和同盟軍停止了戰鬥,都開始觀賞這一難得的自然景觀。

維蘇威火山的每次爆發,都會噴發出大量的火山灰、熔岩,甚至是有毒的氣體。火山噴發作為無法人為控製的自然災害,已經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

如果坐飛機飛到維蘇威火山的上空觀察,就會看到,這座火山的火山口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圓形,這個火山口就是在淹沒龐貝城的那次噴發中形成的。近距離地觀察維蘇威火山,你會發現,這座火山的海拔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當你在山腳下行走的時候,腳下的火山渣還會發出很清脆的聲音。這座火山在後來一直處於活躍期,所以在新的火山口,我們看不到什麼植物的生長,看到的隻有禿禿的火山口。不過在另一個火山口有少量的植被覆蓋。由於火山處於活躍期,所以火山口還是有圍欄的設置,預防遊客滑落進火山口。當站在火山口觀察裏麵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整個火山口的深度有一百多米,裏麵有已經凝固的岩漿和很多的火山渣。通過這些岩漿和火山渣我們可以看出,這座火山已經噴發過很多次了,因為熔岩和火山渣是層層疊疊出現的。雖然這座火山在世界大戰期間噴發過一次後便再也沒有噴發,不過還是會時不時地冒一下煙、噴一下“氣兒”什麼的,看來維蘇威火山並沒有睡下去,隻是一直處於半活躍狀態,它的下次大爆發是什麼時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在維蘇威火山附近,還有意大利在1845年建設的相關的觀測站,這座火山觀測站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關於火山的觀測站了。不過現在,這個觀測站已經非常具有現代氣息了。在一樓的大廳裏,有這座火山的相關介紹,還有很多關於火山的知識。同時還有幾台觸摸式電腦。通過電腦,我們可以看到火山噴發的模擬過程。在這兒,還有一個關於火山的博物館,位於觀測站的地下一層,裏麵有很多火山噴發形成的東西,還有考古學家在龐貝城裏發現的那些遺體—這些遺體雖然已經被石化了,但是還保持著當時逃跑時的樣子,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他們當時的恐懼與驚慌。

意大利這個國家本身就處於板塊交界的地方,屬於火山的多發區。所以,意大利人的防災意識很強烈,這個觀測站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在假日裏,對全國開放,每年都會接待十幾萬人次的參觀,這些人中,學生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不過,在維蘇威火山附近依舊居住著上百萬的意大利人,他們沒有因為火山災害而離開這個地方。建立這個觀測站,就是要通過對火山的行動進行嚴密的監控,及時地發現問題,研究和掌握火山噴發的規律,在災難來臨之前做好防護措施,減少損失。

火山灰下的生命讚歌

當年,始料未及的災難讓繁華的龐貝城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但是也讓它的繁華就此定格在消失的一瞬間。正是因為如此,整個龐貝城才可以在今天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座城池之所以聞名於世,其根本就在於它保留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情景。巨大的鬥獸場居然可以容納兩萬人—這證明,在舉行鬥獸活動時,全城的人都出動了,可見場麵是非常壯觀的。整個龐貝城擁有數十家麵包店、上百家酒吧,還有一些公共浴場,以及一條條步行街。我們可以在街道上的一個酒館裏,看到牆壁上畫的酒神渾身掛滿葡萄,每顆葡萄都是那麼的飽滿。街道上有各式各樣的商店……所有這些,都是龐貝人生活的真實寫照,處處都體現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情景。龐貝城展現的奔放和不羈的特點,使得千年之後的人也不得不為之沉醉。“在世界上發生的諸多災難中,還從未有過任何災難像龐貝一樣,它帶給後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悅。”這是歌德給予龐貝城的評價。龐貝人是用自己的身體來生活的,彰顯的是生命的含義。

在龐貝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隻銀製酒杯,上麵刻有這麼一句話:“盡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這句話似乎預言了那場災難—人們不知道死亡已經走到自己身後了。其實,在酒杯旁邊還發現了一位女性的骸骨,還保持著當時喝酒的狀態。維蘇威火山於一瞬間凝結這個曾經奢靡的世界,在千年之後,龐貝城給世人展示了什麼是生命的真諦,以及人生的快樂來自何處。

考古學家在對龐貝城進行發掘的時候,發現了大量人的骸骨。後來,他們竟神奇地“複活”了。原來,火山熔岩把他們的身體包裹之後,屍體腐朽了,在熔岩中留下了空間。考古學家利用石膏拓本,把這些人都做成了石膏像,人的形態也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有母親緊緊抱著自己孩子的,有要飯的乞丐,當然還有鬥獸場裏的奴隸們……一個個逼真的形態,讓我們看到龐貝人在災難中的恐懼與無助。

龐貝城是一個奇跡,更是一個神話,對於現在人來說,又仿佛是一個不可觸摸的夢境。

如今的龐貝古城

現在的龐貝城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羅馬人智慧的象征,這裏成為最天然的博物館,向世人展示了最真實的羅馬曆史。龐貝城現在依舊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裏,一如曾經的龐貝一樣吸引人。我們走進龐貝,看到的都是一些斷壁殘垣,但是,那些曾經的輝煌仿佛就在眼前,商店、浴場、鬥獸場、歌劇院……沒有一處不讓人為之心動,龐貝此時好似活了過來。

龐貝古城其實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對外開放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城市的大部分依舊埋在地下。不過,我們從開放的區域,可以看到整齊的街道,街道都是用各色的石塊鋪就的,顯得井然有序。道路中間是用來行走馬車的,所以有著很深的車轍印記;道路兩旁是供行人行走的。馬車走的地方要比人走的地方低一些。每個路口都有類似於現在的減震帶的結構,讓馬車通過路口時減低速度,減少人車相撞的幾率。這些結構甚至會引人思考:現在馬路上的斑馬線是不是就源自於龐貝城呢?這是不是體現了羅馬人的偉大之處呢?

我們可以在道路的十字路口看到很多大型石槽。石槽上刻有各種各樣的浮雕,非常精美。浮雕的頭或者嘴巴都連著銅管,並且還有閥門,這是龐貝城的供水係統,打開閥門就會有水流出,供過路的人或者馬匹飲用。就像現在很多國家一樣,在主幹街道都有直接飲水的設備—不知道如今這些國家建設的這種飲水設備,是不是受到千年之前龐貝城的影響呢。

龐貝城內的很多建築都裝飾有精美的壁畫,或者是美麗的馬賽克,各種陶器或者玻璃用品的做工都相當精美。更讓人震驚的是,龐貝城內那個擁有五千個座位的歌劇院,還有容納四萬人的運動場,這些建築跟現在的類似建築比起來毫不遜色。這些令我們對古代羅馬人的智慧更加歎服。建築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素養和文明,千年的時光都不能磨滅龐貝城的那份尊貴和霸氣。最令人感到震驚的是,龐貝城牆上那些鮮紅的字體,經過時間的打磨卻依然鮮豔奪目—這令很多曆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在災難麵前,如此繁盛的文明成果也是不堪一擊,或許說,正是因為這場神秘的災難,龐貝城再一次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世界其他著名地震盤點—如何毀滅一個城市

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世界,而在那些幾乎沒有間斷過的天災人禍當中,地震這一自然恐怖力量的釋放,無疑是人類最顯脆弱無助的災害形式。我們在這些撼動天地的大地震麵前,一如巨人麵前的螞蟻一樣渺小無力。甚至我們引以為傲的科技力量,在這足以移山倒海的毀滅力量麵前,都顯得那麼的不值一提。

人類號稱是萬物之靈長,是地球的統治者和世間萬物的支配者,然而,當真正站在大自然毀滅力量麵前的時候,即使我們左手握著勇氣和意誌,右手握著科技之力,卻仍然隻能是瑟瑟發抖。

人類的腳步走到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征服了很多原本看起來十分強大甚至是難以戰勝的東西。然而在地震麵前,我們所能夠做的仍然不多。

城市是人類生活發展的聚居區,同樣也是人類文明的代表。然而又有多少個我們自己都感到頗為自豪的城市最終毀滅在了地震的魔爪之中?甚至很多原本赫赫有名的大城市,在被地震摧毀以後,都已經徹底泯滅在了曆史與人類的記憶當中—沒有記載,更沒有記憶,對那些毀滅在地震中的城市的了解,隻能憑借手段有限的考古發掘。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人類和人類文明的共同悲哀。同時也是人類在與自然接觸過程中,匍匐在自然腳下的一份鐵的證據,更是給那些自以為十分偉大,妄想憑借自己或是人類的力量來征服和支配自然的人的一種警示:曆史上無數的偉大,最後都湮滅在曆史的塵埃當中;曆史上更有相當數量的偉大,毀滅在了地震的魔爪之下。

據統計,全球每年發生的地震大約有500萬次左右。這其中絕大部分自然都是沒有震感的小地震,然而震級達到7級以上和8級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也會有20次左右。這不能不令人感到觸目驚心。因為幾乎每一場7級和8級地震的力量,都足以毀滅人類的一座大都市。當然,它要滿足一係列的條件。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那麼,差不多每一場7級和8級地震都擁有毀滅性的力量。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家園,在這種力量麵前通常會顯得不堪一擊。地震過後,留給我們的隻會是瓦礫遍布的廢墟和無盡的哀思。

當然,這種條件並不容易滿足,有很多7級和8級地震因為沒有滿足那些條件,沒有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損失。然而,數量即使再少,也總有一些毀滅性的大地震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而以下幾次大地震,無疑是近幾十年來最具毀滅性的。

墨西哥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距離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約400公裏的海域發生了一場8.1級的大地震,而在隨後的餘震當中,又出現了一次6.5級的強烈餘震。

這兩次地震給墨西哥城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直接死亡人數超過了7000人,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在這次地震中,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破壞性的力量麵前顯得微不足道,也不禁令我們對於天威難測的地球母親更加多了一層敬畏。

阪神大地震

阪神大地震發生在1995年1月17日清晨5點46分。像往常一樣,很多生活在大阪和神戶的日本人還沉浸在早晨溫柔的夢鄉中,一切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異樣。然而,突如其來的災難馬上就要降臨在他們頭上。

這一天的清晨,鍾表的指針剛剛轉到5點46分的時候,大地開始劇烈地搖晃起來,一下子就驚醒了還沉睡在夢鄉中的人們。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不計其數。本來,人們雖然驚恐,但是對於大地的晃動也沒有過於驚慌,因為他們早已習慣了。

然而,他們沒有料到,這一次的地震將會給他們帶來多麼嚴重的損失。這次地震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然而經曆過的人卻感到那一刻是無比的漫長。這次地震過後,道路開裂、鐵路扭曲、房屋倒塌,無數的人被埋在廢墟之下,還有更多的人受傷和無家可歸。

據統計,此次地震共造成5466人死亡,3萬人受傷,無家可歸者更是多達幾十萬人,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000億美元。

這次地震雖然震級不是特別高,隻有7.2級,然而所造成的損失無疑是十分巨大的。

土耳其大地震

1999年8月17日淩晨3點01分,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東方110公裏的伊茲米特市發生了裏氏7.4級大地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震感強烈,受到明顯影響。

生活在那個時候、那個地區的土耳其人無疑是十分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們十分不幸地經曆了那次大地震。據那次大地震的幸存者講:當時,還在沉睡中的人們被大地劇烈的震動驚醒了,然而,還未等人們有所反應,災難毀滅性的力量便已展示在他們麵前。他們在那次大地震麵前幾乎什麼都不能做,甚至連逃跑都沒有時間。他們所唯一能夠做的,隻有等待真主的最終審判。

這次大地震共造成了超過1.3萬人死難,經濟損失更是難以計數。甚至遠在110公裏外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都損失慘重,因地震而引發的市區大停電使得首都陷入了非常嚴重的混亂之中。

這場有如天降的大地震雖然已經過去了15年,然而它留給土耳其人的深刻印象,卻始終難以磨滅。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7分59.5秒,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縣,發生了舉世震驚的8.0級大地震,整個中國突然被一層陰霾所籠罩,全國13億人都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

這次地震是繼唐山大地震之後,降臨到中華大地上的又一次重大災難,其死傷人數也是唐山大地震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

地震過後,一片狼藉。整個汶川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救災人員在經曆千辛萬苦到達汶川縣城以後,發現在這裏幾乎看不到一座仍然矗立著的完整的建築。

這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難,另有17923人自此失去了蹤跡,受傷人數為374643人,經濟損失難以計數。汶川大地震是近年來我國遭遇的震級最高、損失最為嚴重、死難人數最多的大地震,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是無盡的哀思,和對這次災難刻骨銘心的記憶。

東日本大地震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在2011年的3月11日。這一天的14時46分,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了裏氏9.0級大地震,震中位於本州島宮城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僅在海下十公裏。如此劇烈的大地震實在是近年來所罕見,而這次舉世聞名的大地震也給日本這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這次地震本身就具有極大的破壞力,更為可怕的是,它還引發了太平洋大海嘯。在地震過後,海嘯又襲擊了原本已經因為地震而變得傷痕累累的日本,無數在地震中逃得性命的人還沒來得及感受劫後餘生的喜悅,便已經被海嘯卷入了冰冷的海—不知有多少人沒有死在地震的淫威之下,反而葬身在了冰冷的大海。

屋漏偏逢連夜雨,地震引發的海嘯還造成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因核輻射而死或者受其影響而傷殘的人又不知道究竟有幾何。

在東日本大地震及因其所引發的連鎖式災害過程中,死亡人數非常之多,經濟損失不計其數。而這一切似乎還並沒有完全結束,因為由該次地震而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給日本所帶來的傷害,還將持續數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