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距離智利瓦爾迪維亞大地震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智利太平洋沿岸的瓦爾迪維亞省的人們似乎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悠閑的生活基調中去。然而,他們那看似平靜的表情之下,掩藏著對天災的擔憂與焦慮,而這份擔憂和焦慮,想必還會依然持續下去。
唐山大地震—華北之殤
藍光閃過之時
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轉回數十年前的神州大地,轉到唐山—共和國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
這是一個平靜的淩晨。人們已忘記了夏日的燥熱,沉睡在夢鄉裏。入睡前的那個白天,他們還曾和往日一樣,辛勤地在田地裏、工廠裏、辦公室裏勞作,晚上回到家中,他們還曾和親人們享受天倫之樂。然而,誰也不曾料到,就在他們入睡之後,黑暗的大地深處,發生了一場可怕的裂變。
那是1976年7月28日淩晨3時42分,在這個百萬人口的龐大城市的地下深處,一股相當於80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強大能量瞬間爆發。從其爆炸的威力來說,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刹那之間,整個城市的寧靜如同一張脆弱的紙一樣被撕裂,強烈的地光,伴隨著來自地獄的轟鳴,一場震驚世界的大災難發生了。整個唐山市的大部分市區化為一片斷層和瓦礫,人們還來不及弄清發生了什麼,甚至還來不及從酣夢中醒來,就已經在大地的嘶吼中,被掩埋在自己的家園之下了。劇烈的震動,讓整個華北大地都感受到劇烈的搖晃和顫動,北京、天津等地也有大量樓房因此垮塌。由於事發地點是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地區,導致了巨大的傷亡。1979年,官方機構和媒體公布了在災難中遇難和重傷群眾的數字。以下是新華社當年發出的稿件原文:
“新華社大連11月22日電 在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中,總共死亡24.2萬人,重傷16.4萬人。這兩個數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區在那次地震中死傷人數的累計。這是11月17日至22日,在這裏舉行的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上宣布的。
“唐山地震的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11度。地震發生的地點是人口密集的工業區,發生的時間是3點42分(北京時間),正當人們沉睡的時候。地震部門事先未能發出預報。由於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損失是很嚴重的。”
唐山人民以及所有華夏兒女,都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這一時刻,地震發生的這12秒。
斷裂的大地
一般來說,地震的成因是指產生地震的力源性質,也就是造成地震的力量來源。還有一個方麵,是指地震的破壞力量傳播中,岩層破裂的方式和過程。
不過,既然是地震,那麼自然是與地殼內部的構造及變化有關。古今中外,很多地震的原因是很明顯的。普遍來說,很多是處於大陸消亡邊界板塊地殼擠壓造成地震,這也決定了地球上大的地震帶的劃分走向。而地震產生的具體原因也有很多種不同機理的,特別是唐山大地震這樣的曆史性大災難,內部成因也更加複雜。
從地理學的角度,唐山市位於華北盆地的西北邊緣地帶,其位置正好屬於所謂的板內拉張盆地,也就是板塊失去穩定性的時候,造成內部構造變動,而使得地表發生陷落而形成的盆地。從結構特征的角度看,唐山大地震發生的地區,正處在兩種不同的地殼結構互相靠近的邊界之間。根據先後對這一地區進行的地質勘查和分析可知,在地震之前,唐山所處地區的地殼深處,上地幔物質向上地殼快速遷移,引起了一股強大的垂直作用力。在這種變化的地殼運動中,岩石發生快速錯動,積蓄了並產生出龐大的動能。有很多學者據此推斷,這種地殼深部高壓流體的高速遷移,對這次大地震的孕育和產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從內部的角度,這種作用力往往來自板塊的活動和內部流體的運動變化,那麼,從外部角度看呢?
神秘的月球之力
我們知道,地球所處的整個太陽係中,天體之間運動規律都是互相影響和作用的,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對地球的地理變動所起到的作用,曆來為人們所重視。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錢塘江大潮,以及海水自然漲落的潮汐現象,都是和日月所起到的引潮力有關。月球也因此在曆史上的各種傳說中被賦予了種種神秘的意象。那麼它和地震又有什麼樣的聯係呢?
我們翻開關於地震發生的曆史記錄就可以發現,很多地震都是發生在夜晚、淩晨的時候。唐山大地震也是如此。就我們已知的情況來說,月地之間相互作用是非常密切的。對於地球來說,當月球的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它所作用的引力狀態也會跟著改變。在這種月球天體外部引力的作用下,除了海洋和河流這樣的外部流體會因之發生改變,固體的地殼內部也受到這種力的作用發生起伏。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和測算,這樣的振幅大概在50公分左右。而在夜晚的時候,這種月球的引力因為位置的關係,對地麵的影響自然要遠遠大於白天。而且從時間段來看,唐山大地震所處的時間段是農曆七月初二,這正好是月球活動作用的一個力量高峰時間段。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不會是一種單純的巧合。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在地球內部進行劇烈的物質運動的時候,正好又有來自天體的這股力量推波助瀾,就像一根導火索一樣,讓它最後爆發了出來。因此,如果從唐山大地震成因的外部推動力這一角度來看,這個來自月球的神秘力量就應該得到重視了。
地有殤,人有情
短短12秒的地震,在當時,給唐山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地震爆發後,整個城市都變成了一片瓦礫,公路路麵受到嚴重破壞,鐵軌如同波浪般被掀起,橋梁大量斷裂和傾斜,全市的供電、通訊、交通、供水、醫療設施全部被破壞,慘烈之狀難以言表。
然而,這次地震為什麼會給唐山人民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和災禍呢?
首先,是這次突發性的地震震級強度巨大,遠遠超過了當時唐山市城市設計的防震能力。唐山地震的震源的深度隻有16公裏,而且又是在市區的正下方突然爆發,這樣的破壞力無疑是極大的。
其次,從晚清以來,隨著開灤煤礦和鐵路的修建,唐山就慢慢發展為一座巨大工業城市,到新中國,更是重點的工業地區,當時的唐山已擁有110萬以上的人口。因而,人口多,密度比較集中。加之災難爆發之時,大部分市民都在家中熟睡。所以,便會導致無數的生命根本來不及反應,便在突然間消逝。
地震之後,有無數的傷者驚魂未定,需要得到救助,還有大量被掩埋的群眾,需要生命的救援。唐山地震之時正值盛夏,天氣非常炎熱,又時不時地降雨,人畜的屍體和大量的汙物堆積、浸泡在廢墟裏,外加工廠泄漏的有毒、易燃、化工物質等帶來的次生災害,對那些暫時逃過死神魔爪的傷員和病患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使他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同時,也對災區的環境造成了極大後續危害。這時候的唐山災區如同一個受到重傷的孩子,需要來自祖國各地親人們的援助。
災難無情人有情。在得知唐山發生災情後,黨中央國務院立刻做出了應對災情的部署工作,迅速組織各地軍民前往唐山火速救災。人民解放軍十餘萬子弟兵,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三百個醫療小組、基礎建設修複人員,攜帶並運輸了大量的食品、藥品和建築器材來到地震地區。他們爭分奪秒、舍生忘死地對受困群眾進行生命搶救,不顧一切地恢複、修建受到嚴重損毀的交通和基礎生命線設施。唐山機場一天起降的飛機就達到了390架次,很多無法在當地進行醫療救援的重傷病員被送到外省治療,並轉運了大批救援物資。為了解決災區群眾的飲水、吃飯問題,全國各地支援災區的消防車都行動起來,主動為災民供水,並搶修自來水係統,鋪設臨時飲水點。他們還從周邊地區晝夜製作食物,運送至災區。醫療工作者也在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要為傷者施救。他們的付出為搶救災區人民生命、控製災情、減少傷亡,以及後續的恢複和重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重建家園
大地震發生之後,在集中動員和舉國支持下,唐山市迅速展開了震後重建。唐山重建和恢複的過程,基本分為兩個大的階段。由於剛經曆過家破人亡之痛的唐山人民,最急需的是有遮風避雨的安全之所,因而,在救災部隊的努力下,在“發動群眾,依靠集體,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陋就簡,逐步完善”的建設方針指導下,唐山市快速建立起大量供給災區人員居住的簡易房和集體工房,並恢複了學校醫院等一係列基礎設施。災後的第一個冬天,大部分居民都搬進了這種簡易住房。
當時的國家建委會同全國的專家在地震之後編出了《唐山市恢複建設總體規劃》,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原則批準。20世紀80年代末,是唐山災後重建的第一個大的階段。但是,由於災後快速建立起來的簡易住房,搭建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群眾盡快入住,因此在建設初期大多缺乏合理的規劃,相應的公共設施也相對滯後,加上行政主導思維的影響,使得規劃往往脫離實際,很多建設項目是比較滯後的。今天的唐山,已經在人民的辛勤勞動下,重建為一個美好的現代化大城市,並發揮了它作為共和國重要工業基地的優勢。尤其近年來,大量的大型工業項目入駐唐山,使其成為我國新時期工業建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唐山在災後的重建工作,為我國的城市建築規劃的防災抗災,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教訓,也為在新時期快速的城市化建設中的城市規劃和安全機製的完善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借鑒。在十年浩劫期間,我國的城市規劃在極“左”政治運動的幹擾下,陷入了瀕臨停滯的極度混亂之中。而在新時期,在吸取了大災難的經驗教訓後,政府民眾都重新意識到對城市進行科學規劃和建設的重要性。唐山大地震給舊的唐山市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在不屈不撓的唐山人民和全國同胞的支援下,一座嶄新的唐山又在涅槃中得以重生。可謂現代災後城市重建的一個奇跡。
1990年,聯合國副秘書長鄭重宣布,唐山市因其重建工作,獲得了“人居榮譽獎”。獲此殊榮的城市,全球僅有6個。這是世界人民對唐山重建工作的肯定和讚揚,也代表著中華兒女“難中興邦”的偉大成就和驕傲。
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古城今何在
火山下的城市
1594年的一天,人們正在薩爾諾河畔建造飲水工程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但是,一塊石頭是不能引起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注意的。1707年,有人在火山的山腳下打井的時候,發現了3個美麗的女性雕像,這些雕像的風格明顯是羅馬時代的遺跡。當時,挖井的人以為那不過是那不勒斯海灣沿岸的一些古代的文物而已。那時候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腳下正踩著什麼樣的龐然大物。一直到1748年,有人在這片土地中挖掘出人的遺骨的時候,那些人才驚訝地意識到,自己的腳下居然是一座巨大的城池。
這一重大的發現震驚了考古界。這座城池經過考古學家的不斷發掘,最終又重見天日,在無聲中訴說著當年的繁華與奢侈。考古專家在這座城池的市場裏發現了很多魚鱗—龐貝人喜歡把魚收拾幹淨了再出售;城市酒吧的牆壁上依舊可以看到酒客們留下的隻言片語—有褒獎的,也有辱罵的。這些都呈現出這座城市曾經的繁華。有戶人家的花園裏種滿了夾竹桃,廚房裏的東西也都原封不動地保存著:平底鍋還放在爐子上;小孩子的玩偶居然放在雞蛋旁邊……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考古學家在一幅壁畫前發現了一具人的遺骨,還發現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恒”。
地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有的地方在消失,有的地方在形成。滄海桑田,瞬息萬變。即使無比繁華、富有的城池也躲不過上天安排的一場災難。不過,這座城池卻在灰燼的埋葬下躲過了時間的抹殺,在重見天日之時,展現了它曾經的華麗與驕傲。這座巨大的城市本身似乎就是一個不可磨滅的神話。然而,如此繁華的遺跡,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修建了它;又是什麼樣的力量撕裂了大地,居然使得它在一夜之間被摧毀,深埋了如此多的世紀卻不為人知呢?
龐貝城
這座城市,正是如今我們都耳熟能詳的龐貝城(Pompeii)。它得名於古羅馬共和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龐貝。當時,龐貝城是除了羅馬以外數一數二的大城市,擁有上萬的人口,極其繁華。這座意大利風格的古建築,始建於西元前600年,當時,隻是建在意大利沙諾河畔一個山丘上的小城,距離維蘇威火山大概有十公裏左右。這個地方在當時是非常有名的港灣,屬於希臘人和腓尼基人所有。不過,當時還是希臘人的勢力比較強大,一直處於領導地位。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薩姆尼特人攻占了龐貝這個地區,所以,龐貝建築群的風格受到薩姆尼特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薩姆尼特人在占領這個地區後,還對龐貝進行了一係列的擴建。一直到公元前89年的時候,羅馬當權者開始攻打龐貝城,直到公元前80年才占領了這座城池。也就在這個時候,龐貝城才真的被納入羅馬版圖之中。
由於具有良好的水路交通條件,龐貝城很快就發展為一個十分繁華的港口城市,商業貿易十分繁榮。不過,在公元63年的時候,龐貝城經曆了一場大地震。地震給整個城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後來,在統治者的領導下,龐貝城得以重建。到公元79年的時候,龐貝城附近的維蘇威火山在數周的時間內噴發了多次,在最後的一次噴發中,維蘇威火山爆發了,在短短的一夜之間,就將位於它西南腳下的這個繁華的大城市埋葬了—盛極一時的龐貝城就這樣在瞬間消失於人們的視野。
其實,早在公元前8世紀,龐貝—這個優良的港灣式的小漁村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繁華的城市了。在後來幾百年的時間裏,這座城市更是人才雲集、商業繁華,盛極一時。它的地位僅次於當時的羅馬城。
龐貝城距離羅馬城300公裏,位於羅馬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分別連著西西裏島和希臘,是一個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很重要的城市。
龐貝城的建築極盡龐大和奢華,它跟羅馬城一樣,城內有巨大的鬥獸場和歌劇院,還有神秘的巫師堂和許多商鋪。當時的羅馬上層社會很盛行“洗浴”這種活動。而龐貝城由於處於火山地震帶上,城內有很多天然的溫泉,所以,在龐貝城內有很多大型的公共浴場和娛樂場所。再加上火山噴發形成了各種美麗的火山石。種種絢麗繁華的景象吸引了周邊很多國家的富商以及達官貴人前往。
得益於火山灰的滋養,龐貝的土地十分肥沃,盛產美味的葡萄。這兒的葡萄美味多汁,生產的葡萄酒也是遠近聞名,成為各國貴族爭相購買的奢侈品。奢華的享受,完善的娛樂場所,龐貝一時間成為歐洲名流聚集的地方,也是令貴族們沉淪的地方。很多貴族和富商都在這個地區有屬於自己的住宅,龐貝城本身就成為權力與財富的象征。而且,這兒的火山石還具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歐洲人大量的購買,火山石貿易也成為龐貝城很重要的支柱產業。
不過,令沉溺於紙醉金迷的龐貝人想不到的是,自己腳下這座沉睡了數百年的火山,會在某一天突然發怒,瘋狂地將這繁華的一切徹底摧毀。
在公元79年的某一天,當時的天氣十分炎熱,維蘇威火山已經連續一個星期不安靜,時不時地顫抖著。終於,它受不了了,大量的岩漿包裹著火山灰噴向天空。這些噴發物遮住了天空,也遮住了太陽,巨大的爆炸聲讓龐貝城恐慌了。噴到天空的火山灰紛紛下落,刺鼻的硫磺味道讓人窒息。在火山灰的重壓之下 ,很多房屋都倒塌了。也就是一瞬間的工夫,鋪天蓋地的濃煙和火山灰席卷了這個城市。一座繁華了幾個世紀的城市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仿佛沒有存在過一樣。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龐貝因火山而興盛,又被它在瞬間的怒吼摧毀。那麼,現在,讓我們來揭開這座摧毀龐貝城的維蘇威火山的神秘麵紗吧。
火山之神維蘇威
海拔有1281米的維蘇威火山 (Mount Vesuvius),位於那不勒斯地區的東南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 我們之所以對這座火山的聲名如雷貫耳,正是因為這座在曆史上噴發度非常高的火山,毫不留情地以火山灰以及其噴發過程中所產生大量的碎屑,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整個繁華的龐貝城給摧毀了—龐貝城市在當時是世界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擁有兩萬多人口。這次火山噴發也讓龐貝城周邊的城市遭受了十分嚴重的破壞,像位於海邊的赫庫蘭尼姆、斯塔比亞等城市。這座被掩埋的城市,一直到18世紀才被當時的考古學家發現。當這些考古學家挖開厚達數米的火山灰時,他們徹底地驚呆了:整個龐貝城的建築居然完好地保存著,就連那些屍體都還保持著當時慌亂的形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座城市成為意大利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成為世人心中的一個淒涼但美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