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玄空風水概論(一)(1 / 1)

第一節 什麼是風水學

風水,古代又稱之為地理和堪輿,一般說風水是指一種術數和技巧,即指導人們如何確定陰宅和陽宅的位置、朝向、布局、營建等一係列主張與方法,以此獲得好運的一門理論。曆史上最先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葬書》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學在我國有五千年的發展曆史,它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豐富、充實、提高,可以說是曆久彌新,越來越放射出它的光芒。依據中國傳統風水理論建立起來的現在仍然保存下來的古典建築,如北京故宮、天壇,西安古長城,山西喬家大院,以及北京、南京、杭州古都等城市布局就像一曲美麗莊重的民族的樂章,凝聚著世界建築設計的精華。中國建築文化體現了天人合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想,不僅對中國的建築也對世界的建築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西方,現代科學的主要方法論是還原論,將物質世界采取分解還原的方法去研究,這種方法曾有力地推動了現代科技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但是由此也帶來了一係列危機。其問題根源在於“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還原方法論。當不少西方學者在對比東西方文化時,卻驚詫於源於古老《周易》學說的東方文化自始至終強調事物的整體性和自發性,強調人與自然界的協調和協同發展。古老的《周易》及由此而派生出的風水學理論在異國他鄉也閃著智慧的光芒。在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社會政治環境、學術氣氛得到進一步改善,隨著生活的改善,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國內開始出現一股新的風水熱潮。越來越多的社會階層,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可以見到風水的身影。特別是建設部直屬的事業單位——中國建築文化中心聯合有關單位近幾年多次舉辦大型高規格的建築風水研討會,將我國關注風水、學習風水和研究風水的熱潮再次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風水學研究範圍涉及住宅、宮室、陵墓、寺廟、村鎮、城市的規劃建設等。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風水,涉及活人居住、生活的房屋、環境稱為陽宅風水,或稱建築風水。本書重點研究陽宅風水理論。

風水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靈魂。風水學與營造學、造園學構成了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三大支柱。風水學實際上是古代哲學、地理學、天文氣象學、生態景觀學、倫理心理學、建築學、生命信息科學綜合一體的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順應自然,有節製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和生存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從本質上看,應該說風水學是一種傳統文化觀,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趨吉避凶的術數,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同時也是調整和改造命運的最高的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