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責任(2 / 2)

魏四道:“孫大人放心。毛文龍曾送我一車金子,我正愁不知無處處置。孫大人可以拿去購置刀槍派送給東江軍,也算是他毛文龍自給自足吧。

“哈哈,如此甚好。索府不是也捐了一些刀械嗎,我也可以分出一些給他。”孫承宗道。

不知道趙應元和徐進教在那邊能不能控製住毛文龍,不過以他倆的能力,恐怕難成。

事實正如魏四所猜測的,雖然礙於趙應元、徐進教兩人是監國公公魏忠賢派來的人,毛文龍不能把他倆怎樣,但卻被擱置一旁,軍事政務難以插手。

魏四來到禦馬監,將騰驤四衛營的四個指揮使叫來,訓示了一番。

魏四已經想好,明金交兵時,他必定要到前線。作為自己的“禦林軍”,魏四不能放鬆這支隊伍。

三日已過,魏四遵守諾言來到雨嬋堂。

“魏四,都想好了吧?”談濟生笑著問。

魏四表情很鄭重地道:“已經想好。”

談濟生驚喜道:“這麼說,你願意娶雨嬋了?”

魏四默默點頭。

“哈哈,能把雨嬋交給老弟你,我也可以放心離開京城了。”談濟生發出欣慰的笑聲。

“隻是還得委屈雨嬋姑娘一段日子。”魏四為難地道,“談禦醫,你知道我的身份,我必須要想出萬全之策,不能讓雨嬋姑娘跟著我受世人指責。”

談濟生忙道:“那是自然,我又沒催你今日便娶他,隻要你答應下來便可以。”

“談禦醫不怕我之後有了悔意?”魏四問。

“哈哈,魏四,你是那樣的人嗎?”談濟生似乎從未想到這點。

魏四終於露出喜色,“自然不是,請談禦醫放心。”

“叫我什麼?”談濟生有些不悅。

魏四忙改口,“嶽丈大人放心,我絕不會虧待雨嬋。”

“你若虧待了她,連我母親也不會饒了你。”談濟生說起老祖母。

若沒有老祖母就不會有現在的魏四,若沒有老祖母也不會讓雨嬋對魏四產生情愫。

一切都像是注定,談雨嬋自從見到魏四那晚起,就覺得自己一生將與他聯係在一起。老祖母臨終前說魏四是奇人,將是談家的福星,都已應驗。老祖母還說若這魏四真的可以恢複為男人,便是可托付之人。雨嬋相信祖母說得不會錯,她也相信自己的感覺,那種奇妙的難以名狀的感覺。

談濟生當然從未想過讓女兒離開京城,但總不能讓女兒與魏四的關係一直維持在醫生與病人的層次,所以他決定替女兒挑明。為了女兒一生的幸福,他必須挑明。

幸好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談濟生露出欣慰的笑容,談雨嬋則羞紅了臉龐,如同楚楚綻放的粉紅百合。

在阿敏進入朝鮮之前直到現在,皇太極都沒沒閑著,他正積極地加強君主集權的進程。

努爾哈赤死後,他定下的四大貝勒共同主持朝政的製度仍在繼續,也就是說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可以和他一起向南並坐,而他隻是名義上的“汗王”而已。

不是嗎?另三人代善和莽古爾泰的意見總是一致,而阿敏明顯也不在自己一邊,所以皇太極實際上是孤立的。

他不能孤立,所以他提出“仁政”,除了各大貝勒外,讓更多人加入到朝政上。他先提出各旗的總管旗務大臣參加議政,這便有了“八大臣”。這還遠遠不夠,緊接著他又提出八旗的共十六名佐管旗務大臣也進入議政行列,便又有了“十六大臣”。

可別小看這一政策,它的實施進一步稀釋了八旗旗主貝勒的權力。總管大臣、佐管大臣和調遣大臣們雖然要服從旗主,可也能夠對旗主原本很大的權力起到一定的製約作用,特別是這些大臣中多了許多新麵孔,很多就是皇太極摻進來的。簡而言之,這是皇太極的自己人,他不再孤立。

另一方麵,他積極拉攏除了那三大貝勒之外的旗主,比如嶽托、濟爾哈朗等人。此次征伐朝鮮,他之所以派出這兩人跟隨阿敏,用意一目了然。一是給他倆立功的機會,以獲得更大的權力。另一點便是他不放心阿敏,這兩人代為監視。

皇太極的擔心差點變成現實。在與朝鮮的議和過程中,嶽托等人主張盡快與朝鮮定下盟約後退兵,而阿敏卻有不同意見。他開玩笑地說應再往深處議事,或者幹脆便在朝鮮住下,將老婆孩子接來,不是也很好嗎?

他這是要自立為王嗎?嶽托很快將這事稟報到皇太極那。